《沁园春·雪》之“原驰蜡象”新解

时间:2022-05-03 15:1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沁园春·雪》之原驰蜡象新解

作者:江合友

来源:《语文建设》2006年第12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真可谓罕譬妙喻。大概因为语义很好理解,因语文教材对此均无注解。不仅如此,遍检目前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注释鉴赏类著作,也看不到十分到位的解释,或者不出注,或者仅简释词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振甫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这样解读原驰蜡象秦晋高原,盖着雪的丘陵,一个接着一个,像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将词义作形象生动的阐发,自然是鉴赏名家词作的必要环节,但问题是:作者何以想到用蜡象来形容覆雪的群山呢?这是前无古人的独创,还是此前已经有了类似的用例? 我们在翻检古籍时发现了两则以象喻山的用例。

其一为韩愈《咏雪赠张籍》,诗中有句曰: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huī)。(《全唐诗》卷343)这两句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喻体基本相同。而且韩愈诗和毛泽东词同为咏雪之作,这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韩愈喜用生僻怪异的字入诗,《说文解字》:搅,乱也。”“形容长蛇缠绕的动态。《玉篇》:豗,猪豗地。”“拱土的意思,韩愈用来形容巨象前行的动态。虽然韩愈的比喻十分奇妙,但由于较难理解,不适应普通读者的欣赏水平。毛泽东词所用”“二字,不但语义浅显,而且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显得豪迈壮阔,和韩愈的拘谨晦涩自然不同。

其二,大乘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曰:面貌端正,如月盛满;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即同于面,雪山不可即是白象。《大般涅槃经》由昙无谶于公元421年译出,看来白象和雪山之间的互喻由来已久。这一比喻曾遭诟病,南宋僧人法云编《翻译名义集》云:雪山比象,安责尾牙?满月况面,岂有眉目?这种观点要求诗人修辞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认为雪山没有尾巴和象牙的形态,不能比作白象。这是不了解隐喻的局部性特征所致,钱钟书《谈艺录》说:彼此相似,只在一端,非为全体。苟全体相似,无须比拟。把雪山比作白象既然是颇有渊源,《沁园春·雪》为何没有写成原驰白象呢?这就牵涉到作者的创造性问题。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是避免重复,上文既有,下文就避免用,而且用写雪太过俗滥;其次是显出写景的层次,写雪的颜色,写雪晶莹的质地,二者配合写出积雪的凝重之感。另外,从音律方面考察,字用得好。据《词林正韵》,字入声,盍韵,属促声。又据《钦定词谱》,《沁园春》正体所处位置本仄而可平,但此词如用平声则效果不佳。此词上句山舞银蛇为平仄平平,下句原驰蜡象对为平平仄仄,则前有舒声,后有促响,更添音响顿挫、格局恢宏之感。

韩愈政治上排佛,而在学理上对佛教认识颇深,其《谏迎佛骨表》即历数佛教传入中土的过程。白象如雪山是佛家经典比喻之一,因此韩愈有可能受此影响,将之改造入诗。毛泽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f842b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