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2-12-20 05:3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此,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六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生搞明白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讲《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寻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悲伤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如此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受?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观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纳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咨询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考虑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引导学生去

发觉、去制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二篇:让语文学习成为享受




曾听学生抱怨讲:语文课真累,笔记做得手都快断了,可考起试来仍跟老师的标准答案差了一大截;作文更是令人头痛我想,当学生不再是端坐冷板凳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教,而是课堂要紧发言者的时候;当学生不再是费尽心机推测老师所要的标准答案,而是靠自己探究思索的时候;当朗读成为一种享受而写作成为一种倾诉的时候,学生一定会由衷地讲:语文课真好,简直是一种享受!

语文学科的目的在于认识知识,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而目前,我们却往往把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给忽视了。

语文是中学各学科中最富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错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一辈子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特级教师于永正)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朱自清的《春》,泰戈尔的《纸船》,鲁迅的《孔乙己》这些作品,或感慨,或深婉,或热爱,或倾诉,或呐喊,往往是教师用言语所无法穷尽的,而学生却往往能通过反复朗诵吟咏,体会其中的细腻难言之处,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不断感悟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难怪有人如此讲,一个从来不明白得享受朗读的学生,可不能是语文水平非常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因此,语文教学应重朗读,轻讲解。

朗读的方式能够多种多样:听录音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等,可视具体情况交替进行。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朗读要领的指导,为他们范读课文。记得一次语文课,当我动情地朗读完《小巷深处》的时候,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那兴奋的表情证明了他们已受到了深深的感染。这节课,用我多加分析,学生都差不多把文章中的人物特点、思想内容给讲出来了,同时他们读课文也读得专门的起劲,专门的投入确实是如今有声胜无声。另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以课本内容为题材的朗诵竞赛,如结合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了声情并茂诵华章新诗朗诵竞赛。现在,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朗读中不但积存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体验到了欢乐与充实,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猎取了差不多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总之,充分的朗读使学生觉得语文课不再是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不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味道;朗读,把他们带进了一片崭新的领地,已成了他们一种美的享受。

第三篇:教育教学小故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差不多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裂,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语文以本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4731f5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