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姓名:XXX 班级:XXX班 学号:XXX 数千年来,有关时间与空间的有限与无限性就存在着各种争议,大家对宇宙的两种存在形式,即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各不相同。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介绍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而对有限性则仅阐述其与无线性的有机统一。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证明,便茫然不解了。”这种对时间的思考与探究,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老子》对时间的认识就是“久”。第二十五章云:“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是在对生命之源的沉思中把握永恒的时间之流。孔子对时间的体认概括在这句话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涉及对时间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体悟。而庄子却以一种独到的眼光来审视时间,以高度抽象的方式赋予“时”以无所不包的内涵,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对时间概念的建构。庄子对时间的思考,首先体现在他对“宙”这一概念的提出。什么是“宙”呢?庄子解释道:有流逝而没有始终的,是宙,也就是时间。从这不难看出庄子对时间的无限性是给予肯定的,有始而无终就是时间的特点! 自古以来,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历史上,唯物主义者一般都主张空间的无限性。因为对他们来说,既然承认宇宙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存在,那就没有理由限制物质的运动能够向任何方向无穷延伸,由此他们就推论出空间必然是无限的。而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的唯心主义者往往主张空间的有限性。例如贝克莱就曾激烈地反对无限的空间,因为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是无限的,在上帝之外,不允许还存在一个无限的空间。 纵观历史上关于宇宙空间无限性的论述,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分别发生于三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最初的是直观猜测的阶段,属于这一阶段的理论有古希腊人的论证、智者派及思辨学派的猜测、卢克莱修的疾呼、宣夜说的描述等。这一阶段的理论,其发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感性综合的思维形式,认识上主要是来自对天地的朴素直观和感性猜测。其次是理性信仰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发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信仰思辨的思维形式,论述上以本体演译论证为多,理论形态上也是思辨哲学味很重。最后一阶段是形而上学阶段,牛顿的无限空间论就是其典型。这一阶段的理论有一定的观测基础和科学理论基础,思维形式上主要是知性思维形式,论证上多以分析性论证为主,从科学性上看,它比以前两个阶段更科学、更具体、更典型。 现行无限性理论把无限性表述为一种抽象的无穷进展,而辩证的无限是在“此物”发展为“他物”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无数代定的有限的时间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这样的命题表述了无穷进展的思想。时间空间的无限性怎样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呢?哲学教科书中这样解释道:“一待定事务的空间伸展到了终点,就中断其伸展,而由另一个事物的广延性与之相接,中间没有任何空隙。这一过程持续的节奏中断了,另一特定节奏的时间过程立即开始。”因此,由无数个别事物构成的无限的物质世界,在时间、空间上即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两者的辩证统一。 这个表述本身是不正确的。首先它容易使人把无限理解为一种量上的无穷进展。无数有限之和构成无限——这个逻辑语句表明的是一种机械量的简单相叠加。空间是一段虚空挨着另一段虚空,时间是一段持续性连着另一段持续性。这种时空量的相叠加是应该有和,而事实上又永远达不到其“和”的。这种表述使无限空间成了一个大得无法言说的空洞的容器,无限的时间成了一种长得无法言说的量度。在这种容器和量度中,储存着无数现存的有限时空,即有限时空的无穷序列。其次,即使我们自觉地把这个命题理解为描述了事物的“质”的不可穷性,它也没能上升到辩证思维的境界。因为“质”的不可穷性,在这里也没能超出经验的,因而是想象(依据经验来想象)的范围。事实上,所谓的事务与时空的“质”的无限性,也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应该”的推理中,从来不曾达到,将来也不可能达到。因为它本身是一种不可穷尽性。 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本缺陷还是在于:它把无限性看作有限之外的、与有限性完全分离的东西。于是,把无限性当做有限事物系列的终点来追求,而这个系列的终点就像数学上的无穷数列一样,是永远达不到的。于是,无限便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彼岸世界,既无法证明,又无法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b544ff941ea76e58fa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