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的论文

时间:2022-11-30 16: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的论文



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本文由收集整理的高度。

由于进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丽人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三吏三别分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后来杜甫写更以




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14],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18]是他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1]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 杜甫三列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 深切感人。

《春夜喜雨》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绝句四首(其一)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江南逢李龟年》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有一次杜甫闹疟疾,被折腾得面黄肌瘦,头白眼花,差点要了命。大病初愈,他拄着拐杖出门散心,不知不觉来到王倚家门口。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十分同情,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作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表示感激: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这不体现了他知恩图报的为人。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f8b15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