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变动

时间:2023-05-18 11:2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变动

摘要:农村人口结构变动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农村人口结构变动以及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主要理论做了梳理。文中主要阐述了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危机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变动; 应急管理

在西方国家,从古代开始就已经研究人口结构问题,如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主要强调人地结构,认为人口稳定是古希腊社会稳定的基础;到了近代,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人口结构考察的特点是结合一定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观察人口结构,侧重于考察人口社会结构和人口经济结构。到了现代,西方有的学者则从纯粹人口学角度,考察人口的自然结构,如年龄结构,来观察人口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有的学者则进一步考察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口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十分重视研究人口结构,他们分析人口的行业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提出各自所处时代和国度的人口阶级结构。

人口结构是人口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人口结构研究是人口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口发展实践的需要。国外学者对人口结构问题也予以极大的关注,大数学者研究了人口结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些学者则主要是从人口结构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两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人口年龄结构研究方面,瑞典学者G•桑德巴格(GrstavSundbarg)将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即标准型、发展型(或增长型)、静止型和退化型,并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构成系数。不少西方人口学者对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论述主要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开展的。A•H•Henson认为,人口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的过程,能够刺激投资较少的个人服务和商品的需求增加,1913年德国统计学者K.巴劳德(K.Ballod)提出了蟾养人口系数为儿童组人口和老年组人口的和与生育年龄人口的之比。不少西方人口学者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年龄结构的变化和期望预期寿命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比较大(DeatonA.andC•H•Paxson2000;KinugasaT2004)

以上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还有的学者则从人口的结构的性别角度进行了分析,K .Davis是较早关注人口性别结构问题的学者。英国学I " Moffat(1997) 则从主张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但是这一主张并未将中国有些家庭对男孩子的过分青睐考虑进去,使得性别比例失衡,而西方学者对于解决性别失衡问题的主要观点是强调观念、政策的效应。

而我国的学者对人口结构变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两方面。 1991年人口经济学者刘长茂从人口结构学入手,对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昉(2004)强调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劳动力结构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提出了应对措施,袁晓华(2007)、李银衍(2006)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人口结构变化将给社会经济带来众多现实问题。张继红(2006)利用人口-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学者则是从农村人口结构入手,研究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王美东(2002)认为,农村人口结构对农村杜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分别从年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这几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人口结构变化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好的影响。还有的学者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


对社会保障的影响,黄元元,王晓燕(2008)以韩国为例,分析了韩国人口老龄化给韩国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田香兰(2010)研究得出日本人口减少以及老龄化对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

总之,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给国家、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家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儿童,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如SARS病毒、海啸、5.12大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影响到了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农村地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急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现代应急管理始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初主要出现在政治领域,20世纪60代以后,西方应急管理向企业、社会与灾害等多领域扩展。从收集和查阅的资料看,国外的相关研究很多,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诺曼•R•奥古斯丁、芬克Fink)、米特罗夫(Mitroff)和劳伦斯巴顿等代表的理论研究派,他们主要研究理论方面的危机管理;另一类是C.F.赫尔曼、理查德•T•西尔威斯、乔治哈多、罗伯特希斯等代表的实践派,他们主要是对实践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对应急管理的阶段划分比较明确和得到学术界认可的有早期的芬克(Fink)的四阶段模型以及米特罗夫(Mitroff)的五阶段应急管理模型,以及后来诺曼•R•奥古斯丁在《对力求规避的危机的管理》中提出较全面的六阶段应急管理模型,书中以三里岛事件、强生公司的泰诺胶囊等事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危机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但危机之中也孕育着机会。危机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抓住机会来反败为胜。劳伦斯巴顿在《组织危机管理》则强调两点:组织危机管理预防和在响应也发生的危机时要以人为本,及时沟通信息,关爱危机中的受伤群体。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将实践和理论联系在一起,系统地分析了危机管理中有用的管理技能,并提出了包括缩减、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的危机管理模型。在实践情况的分析方面有较多的专著:最早于C.F.赫尔曼(C.F.Hermann)于1972年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国际危机:行为研究视角》,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比较早的著作之一。而Rosenthal的《应对危机》及Waugh的《应急管理导论》等则是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代表作。2003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结全世界新型风险,发表了《21世纪面临的新风险》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系统型风险,强调在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要害系统在未来可能变得更加脆弱,成为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因为卫生、服务、运输、能源、食品和水供给、信息和电讯产业领域的要害系统容易遭受单一或一连串灾难性事件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2005 年的联合国减灾大会更进一步强调促进全民参与应急管理的防灾社区建设问题。

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开始真正的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在美国“9.11”事件,特别是2003非典危机以后开始的。学者们从灾害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马宗晋等灾害学者对我国灾害进行了较为系统收集与整理,并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角度做了分析。薛澜、张成福与郭济等公共管理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做了深入探讨。计雷等管理工程背景的学者则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研究应急管理中的具体技术。童星等社会学者则主要对我国的社会风险及其识别做了分析。朱德武根据危机管理的一些规律,建立了一个危机管理模型,该模型对所有的危机管理都有知道作用。随着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少数学者开始研究农村地区的应急管理。李燕凌等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公共危机形成的机理并


对农村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与责任机制建设做了初步研究。而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以城市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开始向农村拓展,少数学者还注意到了广大民族地区危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该地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关注各种危机事件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巨大危害,研究领域与范围呈不断拓宽趋势。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基本集中在管理法制建设、体制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而对于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却关注不多。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极富启发性的参考价值。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地区政府的应急管理鲜有涉足,已有的研究文献尚未看到农村人口结构变动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从农村人口结构变动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应 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因此,农村人口结构变动的角度来探索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论题。

参考文献

[1]Steven Fink..Crisis management.American[J].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6,(5) [2]李银衍.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2006.3. [3]袁晓华.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安阳师范学院,2007.6

[4]黄元元、王晓燕.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以韩国为例[J].当代经济,2008.12 [5]王美东.浅论人口结构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6]张继红.关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06.1. [7]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J].2007.12.20

[8]劳伦斯巴顿,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罗伯特希斯,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0]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叶国文.预警和救治:"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3)

[12]皱勇杰,陈奕平.9•11事件看美国的应急救援行动[J].灾害与应急管理信息,2001,(2) [13]良云,刘承良.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结构创新[J].领导与科学,2004,(2) [14]吴江主编.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P9-20 [15]薛澜等.危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童星.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李燕凌.公共危机管理[M]. 人民出版社,2007.

[18]沈荣华.国外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9]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张昆.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9.

[21]罗志明.地方政府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2007.

[22]孟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

[23]范梅庆.新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应急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工业工程,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51d4a8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