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将节气定为 24 个? 李莉《百科知识》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它是根据太阳运行位置来划定的。太阳运行的轨道被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 古人为什么将黄道分成24份,而不是20份或30份或是其他数值?除每月安排2个节气利于农时较为科学合理外,还与古人对数字12的推崇有关。 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个数字,如12月份、12时辰、12生肖、12神兽、12地支……古人为什么要迷信和崇拜12?《左传·哀公七年》揭示了其缘由:“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大概意思是,周朝统一天下后,制定礼仪,上等的物品数量不过12,即最多是12,这是因为12是天界大数。周代“天之大数”概念的形成,与古人对月亮和岁星这些天体的早期观察和发现有关。 二十四节气萌发期正是周朝,人们在划分时序时自然会用上12这个数。在古人眼里,24个节气是有严格区别的,性质不同。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b1e94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