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书评

时间:2022-04-08 13:18: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书目一:《唐五代逐臣和贬谪文学研究》

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是作者根据《全唐诗》、《全唐文》、《五代史》等权威历史资料,对唐五代三百余年间贬官的人数、分布时期及地域等历史进行详尽的考证,对贬官身份、范围、类型等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全书总共有六编,分别为第一编唐五代贬谪制度与逐臣类型的总体考察、第二编 初唐神龙逐臣研究、第三编盛唐荆湘逐臣研究、第四编中唐元和逐臣研究、第五编晚唐乱离逐臣研究、第六编唐五代逐臣别诗研究。

在本书中尚水量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建构即通过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建构起古代贬谪文化的理论体系。一般来说,而非使用一般的历史还原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摆脱传统研究中研究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做好更好的尊重历史事实。另外在方法的运用上,本书也恨具创新,在书中作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借助史料和相关数据,展开贬官与文人贬官在唐五代分布时空的量化分析,比如他通过总结统计结果发现,中唐是贬官最繁盛的时期,而南方则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这一结果就很符合历史实际,也印证了后面对唐五代贬谪文学史的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再者本书首先从贬谪的义界说起即何谓贬谪,然后从制度、逐臣、贬谪文学三个层面分析了唐五代的贬谪文化,清晰地还原了唐五代贬谪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制度看,尽管唐五代贬谪典章制度尚欠完整详备,然而无论是就贬谪对象言,还是就贬谪的实施方式而言它在唐代的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逐臣看,作者通过大量历史材料的梳理,将其分归为左降官、量移官、流人等几种类型,并对节度、刺史、东都分司官是否应该纳入贬谪的范围作了令人信服的辨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对逐臣的贬所环境和被逐前后心态的变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综观全书,作者以中唐元和贬谪文学研究为中心,除了展开横向的理论建构,还进行纵向的历史拓展,上起初唐神龙逐臣,下至晚唐乱离逐臣,并对极具特点的逐臣别诗予以集中论述,从而形成一部完整而别具特色的唐五代贬谪文学史。

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唐代诗人大多具有官宦地位,他们的文学创作往往正和其宦海沉浮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大量的优秀作品恰恰并不是其写于身处京师,高居廊庙之时,而在遭贬放逐,远离朝廷之际。了解对唐代逐臣和贬谪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深入到唐代文学最丰富、最生动的内涵中,给予一代文学最真切的理解之同情,揭示一代文学发展本真的特质和动因。

书目二:唐诗综论(林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的新鲜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


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选择创作主体的视角,我们在阅读《唐诗综论》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这三个方面:首先,诗的文学本位。文学观念是随着时世的推移而改变的,即《文心雕龙》之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魏晋文学观念的变革,摆脱了经学的束缚,确立了诗文正宗;近代文学观念的更新,突破了正统的范畴,接纳了戏曲小说。这里所说的文学本位,自然是建立在这新的文学观念基础之上的。其次,诗的演进史观。林庚先生说:“一切结果都蕴藏在原因之中,而我们却往往只见到结果;一切发展都包含在一个飞跃的起点上,这便是我们为之凝神的时候。”这话正表明了先生辩证的发展史观。这种观点贯穿在他的中国文学史和唐代诗歌研究之中,林先生以诗人的敏锐眼光注意到,秦汉与隋唐的惊人相似之处。最后,诗的感性笔法。形象化的抽象,艺术化的学术,这是林庚先生论著的一个显著特点。先生以诗人的悟性去研究唐诗,往往有其独特的感悟,因而在论述时经常夹进感性的笔法,所以他的论著如同创作一般,读来新鲜活泼,充满“理趣”

中国被称为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这国度中最绚丽的花果。它的丰富的创造性、新鲜的认识感是祖国古代灿烂文化中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成就。我们读唐诗正是要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新鲜有力,富于生气,这种精神状态将有助于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周围的世界。

书目三:《生命美学视域下的唐代文学精神》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书籍,首先是以生命美学为研究视域,内容只涉及唐代文士及其作品高扬人性精神、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避免了其悲观消极的、低沉失意的一面。其次,它是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文体,而是诗歌、散文、传奇小说、文学理论都有所涉及。但是其中的唐诗的研究高于其他文体。最后,它写的生命美学,不是唐代某个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贯穿于大唐社会的始终,初唐的探索、盛唐的高昂、中唐的新变、晚唐的余韵。

这本书以美学驾驭全篇。唐代文学成就的根底在于唐诗,这本书许多关于生命美学的文本材料都是出自唐诗,作者很关注唐诗研究的前沿成果。这本书分为


几个部分。首先,唐代社会充满人文气息,作者从唐才子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的升华、温婉明丽的浪漫情思等方面阐述了唐代文学的生命之美;从进取精神与盛世豪情、尚侠之风与雄豪之气、盛唐气象、唐后期文学的雄豪之气等方面具体展现了唐人的生命精神。其次,这本书以“生命美学”驾驭全篇,强调唐人在文学作品中所灌注的生命精神,同时也牵引出与士人心态的联系。作者关注唐人士人心态,那种昂扬向上而不是哀怨低沉、健康充实而不是华糜矫饰的生命情绪。然后,对唐代社会文化与民俗有所描写,这些都是唐代生命美学生存的外部环境。再次,文中将唐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中对唐代宗教与文学进行阐述,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然顿悟,道教强调性命双修、超然自由、回归自然的生命本真状态。最后还有对生命化批评研究。

这本书创新在于以挖掘“人”的内蕴,通过现象看本质,思考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道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分析解构唐代文学的核心内涵。“生命美学”概括唐代文学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直指心源式的“直寻”体验,具有人文美感的温暖。紧紧围绕文学作品文本本身出发,挖掘追求蕴涵其中的文学内部因素”之美感,在唐代社会普遍重视诗歌盛况中阐释唐代文人的诗意人生,从唐代的诗酒中分析唐人所具有的酒神狂欢,从唐人的奏疏中展示唐人的谏诤精神,从唐代咏侠诗中显示唐人的侠肝义胆,这些都是构成“生命美学”的重要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50aa0ad4d8d15abe234e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