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秋词》《夜雨寄北》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2-05-04 20:32: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秋词》《夜雨寄北》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秋词》《夜雨寄北》知识点汇总

诗人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文人悲叹秋天冷清萧条,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空万里一只黄鹤冲云直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把豪迈的诗情带到碧空云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请抓住这两句的关键词,分析这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

1 / 2


七年级语文《秋词》《夜雨寄北》知识点汇总

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诗中一个“排”字,蕴涵着深意。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刘禹锡这首《秋词》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在给予人们秋天的生气和素色的同时,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作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第二句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第三句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最后一句 却话:再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073acb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