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面临转型与突围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银行业面临转型与突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6年第8期 文/ 耿黎明 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商业银行转型不可逆转,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在困局中突围,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转型与突围势不可逆 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发展创新。过去一年,新的政策不断出台:债转股正在酝酿实施;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发展;金融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在当前形势下,银行转型不可逆转,如何平衡业务增长和结构转型,如何在转型中把控存在的风险,则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介绍,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传统业务逐渐依托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银行业务网络化发展迅猛,至今已有60 多家银行成立直销银行;在支付领域,多家银行推出线上支付,不断提升支付效率。 今年,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良贷款大量吞噬盈利的局面将进一步持续,曾经作为银行最大收入来源的息差空间也愈来愈窄,这些都成为了银行业发展的难点与痛点。未来,银行业如何面对不良局面?如何应对营改增之后的挑战?如何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成功转型?这就涉及到论坛的另一个关键词——突围。是转战新领域进行战略上的整体升级,还是全力以赴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曹国伟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凭借各位银行家与从业者的智慧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最理想的答案,进而推动中国银行业实现新发展。 冷静应对不良资产压力 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 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日渐增大。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而且还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力戒浮躁的思维,立足长远,扎实工作,才能渡过困难时期。具体应该怎么做,于学军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他说,我国现在货币扩张过快,银行这两年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政府平台上,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资产率有可能出现微降的局面,因为我们的贷款投放规模很大。但是不良资产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前些年放的贷款,尤其实体经济的贷款,还会使不良资产呈上升的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主动适应形势,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先机,掌握主动权。 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以及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于学军表示,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覆盖银行业所有的风险,采取审慎理念,不仅覆盖所有的风险,而且要提出拨备,把各项事情工作做在前面。 必须坚守金融本质 面对快速的变革,金融业、银行业要让自己知识更新的节奏能赶上快速变革的金融实践。在转型发展的任务很艰巨、问题很复杂的经济新常态中,在一个变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落伍也许就是瞬间的事情。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认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他说,从宏观上来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明的进步总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大到现在人们常说的人工智能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问题,具体到一系列涉及金融业、银行业的业务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如此。 为了实现文明的进步,不断试错是不可避免甚至无法逾越的,所以要想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进步能够不遇到任何困难,不经历任何坎坷,是不可能的。杨凯生说:“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但我认为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文明保守力量的。这种文明的保守指的是在开拓创新的同时,不忘却传承和坚守;既对任何新事物时刻保持敏感和抱有热情,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对新名词、新术语的简单崇拜和盲目追随。这种文明保守的存在会降低试错的成本,会有助于及时校正进步的路径。因此,在金融业、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金融生活现象时,如何深入研究问题,理性分析原因,努力寻求解决方法,需要的是各种意见的交换和讨论,需要的是不同看法的比较和权衡。” 在机遇面前更要努力 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银行经营压力日益严峻。但是也应该看到,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些机遇包括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银行业区域和业务格局深刻调整。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给银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带来了战略性机遇,金融媒体推动综合经营及非息收入较快增长。为此,要加快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仍然认为,银行业现在面对30 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出现新格局,预计2020 年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5 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 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点,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 独行快,众行远,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不应该是单打独斗,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式”的厮杀。而应携手共谱转型与突围的新乐章。 银行业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银行的本业,发挥银行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在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中获得“最具改革精神银行家”的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其题为《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演讲中举例说,国家把上海作为科技创新的试验区,银行可以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实行投贷联动,支持上海的科技创新。银行支持产业向西部转移,可以带动西部金融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还需要大发展,投资的空间巨大。“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转移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个人金融领域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个人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不存在加杠杆的问题。随着中产阶层的形成,财富管理银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才是银行的本质。在新的转型发展期,我们还要下大力气改进服务,做服务最好的银行。 银行业必须实现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银行业历史不短,但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过去,中国被普遍认为是金融不够发达的国家,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说,我们百年来第一次名列全球银行业的前列,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能够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亲身经历这个波澜壮阔的岁月,是非常幸运的。 光大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光大银行近十年来和全国妇联一起,赠送西部地区的母亲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上万座,解决了西部民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其在香港的上市企业光大控股,在医疗、养老、科技等方面,也践行着同样的理念。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表示,光大集团一直践行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不忘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 近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L 型态势,这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充满挑战的过程。对此银行业应该充分估计形势,做好准备,不能掉以轻心。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过去几年,银行业快速发展,迎来了黄金期,大家的感觉都不错。未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加剧,过去那种行业普涨的格局已经不可持续,分化将成为一种必然。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他认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他的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经济未来长远的空间抱有坚定的信心;第二,中国银行业拥有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市场地位,包括监管水平、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内控、人才等;第三,来自于在我们法治国家里,银行业在经营当中占有主体地位的认知。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则更强调普惠金融。他表示,在银行业转型和突围的关键阶段,普惠金融不仅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也是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他说,2011 - 2012 年那两年,我每天都要应对银行业暴利的舆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律师要起诉银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银行暴利。我当时说这是一个非正常的阶段性状况。现在,银行业好日子已经过去,已经陷入困境了。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实际行动都是最重要的,银行业也概莫能外。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在2016 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时提出,别把转型当做口号喊,要行动。他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想要创造出可以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组织、机构和架构上进行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ea2a9f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