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随笔《寓教于乐 应让孩子从小接触人文素养》 我的一个朋友因忧郁症住院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难过,他的家境、学历、经历一直都算是一帆风顺,不应该会如此失意。跟几位也认识他的朋友聊起此事,他们却认为他患病在意料之中。其中有一位是他的高中和大学同学,一针见血地说: 他除了读书,生命是一片空白。 他不看小说、不看戏剧、不听音乐,是台湾父母、师长心目中标准的优等生,但是为优秀而付出的代价太惨痛了。 现在台湾患忧郁症的人数逐渐增多,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人文素养。我非常赞同严总裁说的,如果在念小学的时候,老师能教我们欣赏巴赫、莫扎特的音乐,而不是专门考学生大调、小调的差异或是背工商角徵羽的乐理,我们就可以培养一些音乐素养,当烦闷的时候,可以借音乐得到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我的大舅曾被送到北大荒劳改____年,最后能以82岁高龄活着回到福州,与他脑海中储存了大量音乐、戏剧、诗词有很大关系。他说在极痛苦时,就会默默唱一段京剧,背一段《古文观止》,以古慰今,度过一天。 艺术的力量不仅如此。丹麦的哲学家齐克果说: 生命只有走过才能了解,但是必须向前看才活得下去。 假若一个人觉得世界上还有值得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轻易去自杀。 我在街上遇见一个以前教过的学生,她在一所相当有名的中学教书,但是看起来十分憔悴。我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她说每天紧张、忧虑、睡不好。我以为是教学的压力,结果不是。原来前些时候,她有个学生跳楼自杀,从此,她只要一看见座位是空的,就开始紧张,害怕学生没来上学的原因是死了。每次作业布置得多一点,或学生考不好骂了几句,她就担心学生因此自杀。偏偏学生又常在周记上透露 活着没意思 的话,使她更加紧张。她一直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丢掉这些自杀的念头。 我们的记忆是神经回路的活化,一旦某个负面的情绪被活化,它会带动跟它有关的其他负面情绪,我们的心情就变得越来越郁闷了。或许应该从戏剧和小说着手,令学生心有感动,生命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台湾很多孩子不曾进过任何剧院,不曾听过音乐会,不曾接受过美育。事实上,只要少做点功课,多接触艺术,花一点钱和时间使小朋友接触到表演、体育、乐器、戏剧等,教育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国外很早就让孩子从阅读和看戏剧所带来的感动中进行生命教育。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少年棒球组织,让孩子通过球类比赛领悟胜败为兵家常事,这次输,下次赢,不必太在意。至于阅读及戏剧观赏,是通过浓缩的故事来了解人生。戏剧生动、扣人心弦,情绪往往随着剧情的起伏而变化,不知不觉间就受到感化。 中国过去很穷,教育不发达,老百姓大部分是文盲,名字都不会写,但是 忠孝节义 却深入民心,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这正是受到小说和戏剧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看了黄春明编导的歌仔戏《杜子春》,觉得这就是好教材。 杜子春是个浪子,把万贯家财败光后,看破红尘想出家,老道人带他到昆仑山断情崖去测试他是否真心,告诫他无论如何千万不可出声。他对猛虎、女色都能不动心,唯独看到老母被牛头马面套着枷锁一步一哀嚎拉着下地狱时,情不自禁喊出 母亲! 结果破了功无法成仙。老道人因为杜子春对母亲有孝心,所以给他锄头,告诉他 举头三尺有神明,掘地三尺有黄金 ,叫他好好做人,从头来过。 举头三尺有神明 便是告诫他:头上有神明,做事不敢欺心。 掘地三尺有黄金 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勤就一定有饭吃,努力耕耘自然有收获。 简简单单一场戏剧就把我们要教给孩子的许多大道理都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看戏时不知不觉理解消化,内化成他的道德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80b431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