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诗歌,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感受边塞瑰丽的雪景,体会作者与武判官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激发学生阅读边塞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通过读、注、悟的方式研读诗歌,感受边塞瑰丽的奇特的雪景,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信息请同学围绕课题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资料。二、研读课文,体验感悟1、诗人从哪些地方送他的朋友武判官?要求:默读课文,作一下记录。答:①中主帅的营帐②辕门(注解解释)③轮台东门(注解解释)④天山2、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中主帅的营帐里为朋友武判官饯行,在辕门口为武判官送行,在轮台的东门为武判官送别。通过这一路又一路的送别,你感受到了什么?答:依依不舍。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下这八句诗句,感受诗人为即将远行的朋友送别的气氛。3、假如你是诗人,当你在中主帅的营帐里、当你在辕门口、当你在轮台东门为武判官送行时,你观察到些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要求:①自读,在书本上批注;②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发挥你的想象;③同桌互相讨论。(1)师:当岑参坐在中主帅的营帐里,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环境恶劣。又一场大雪要降临了,担心朋友的归家之路。师:为什么不用“乌云”而要用“愁 云”呢?生:突出离别时凄凉、悲伤的心情。师:要求朗读这一句,读出感情。(个别读、齐读、闭上眼睛试背、学生个别背、有感情地背)(2)师:诗人在中主帅的营帐中,还听到了什么呢?生:“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都是声音凄凉的音乐,和朋友告别时心情凄凉,同时在送别时也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师: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依依不舍、凄凉。(3)师: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送别到辕门口,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生:“纷纷暮雪下辕门”,雪很大,说明武判官归京之路的艰辛,诗人也担心朋友回家的安全性。师:要求朗读这一句,“掣”字要加强语气。红旗本应该呼呼地迎风飘扬,现在却“冻不翻”,可见天气之寒冷。(4)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当他送别朋友武判官至轮台东门时,什么映入了眼帘呢?生:“山回路转不见君”,山路曲折,一会儿就看不见武判官,诗人于是担心朋友回京之路。生:“去时雪满天山路”,大雪铺满天山的路,山路很危险。(5)师:朋友走远了,为何诗人还站在那儿呢?生:依依不舍,目送着友人,想多看他一会儿。师:在冰雪的旷野之中,凝望着朋友远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脚印伸向远方。在这一瞬间,作者久久不愿离去,他可能在想什么呢?生:为朋友的归京之路担忧。生:何时能再见,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了。(6)师:天苍苍,野茫茫,站在塞外,眺望京城,朋友已经远去了,任天上的大雪纷飞,“我”站在雪原中,静静地、静静地陷入了沉思。结尾之处把雪景和送别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写得可谓回味无穷。朗读最后四句,感受站在雪原上的心情。站在雪原上,你就是诗人。所以要读得缓慢,体会诗人的心境。(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在读这一句诗时,该如何处理感情?(请学生评价小组读的情况)生:“马行处”要读得缓慢。师:背诵这四句诗。(自己背、个别背、齐背)师:朗读“瀚海阑干百丈冰……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十句。(7)师:望着朋友的身影远去,望着地上留下的长长的马蹄印,望着这条回归故乡之路,诗人思绪万千。从南方来的“我”,还将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呢?围绕诗歌的前八句,感受一下。(同桌讨论)生:“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天气寒冷,环境恶劣。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锦衾”都是质地十分好的材料、很保暖,但在北方不管用。南方来的诗人不适应北方的生活。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由此联想到南方的梨花。雪非常大,都压在树上了。生:“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农历八月在南方还应该是秋天,秋高气爽,但是北方却在下雪,令人难以忍受这样的环境。生:“悲愤卷地百草折”,草一般不易折断,因为天冷、风大,所以被折断了。师:第一句该如何朗读?生:“折”、“即”重读。师:朗读诗歌的前八句。师: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为他的朋友武判官送别。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有对自己在塞外孤寂落寞生活的惆怅、失落。望着这条归京之路,朋友远 去了,依依不舍。然而“我”哪一天也能踏上这条回归故乡之路。诗写到这儿,真可谓意犹未尽、荡气回肠。一起朗读全诗。三、小结全诗,拓展延伸打开唐人的诗卷,送别诗比比皆是。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滔滔江水引得李白滚滚情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尺潭水牵动着离人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友人的谢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洗离愁别恨,写得诗境高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一杯酒中,承载着王维对友人的挚诚)“不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得慷慨悲歌,发自肺腑)这一首首唐诗,不禁让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后作业:1、抄写古诗、解释加点字。2、背诵诗歌。3、搜集送别诗,其中不少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感,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反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内容涉及“咏雪”、“送别”两个方面,和学生以往学习的唐诗相比,篇幅长了,内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课文学习落在分析诗歌“奇景”、“奇情”两个点上,使诗歌学习避免了支离破碎的图解,简单的理性分析。而作为诗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诵读这个环节,在常规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一遍以后进行朗读。由于受时空限制,学生的朗读很难按要求得到提高。于是我利用视频,诗中的场景加上恰如其分的飞雪配乐及 名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诗境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的喜好选择示范朗读进行聆听和仿读,同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曲为自己的朗读配乐,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朗读教学也落在了实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adc360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