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人造合成革企业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时间:2022-04-19 21:4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某市人造合成革企业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人造合成革企业二甲基甲酰胺的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对作业场所的改造、加强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安全卫生管理等措施,控制作业场所DMF浓度。结果 整治后,作业场所空气中DMF检测合格率由20%提高到86.7%DMF平均检测浓度由29.2 mg/m3降低13.5 mg/m3。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作业DMF浓度。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溶剂,既可溶于水,又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皮革及表面涂料的生产。国内外动物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DMF具有肝脏毒性[1,2],在作业工人中常有肝脏损害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即使在低浓度接触下,DMF作业人员也经常有胃痛、食欲不振、头晕和头痛等症状。为了解太仓市人造合成革企业中DMF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探索其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特对某人造合成革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控制措施与方法

1.1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改造 ①加强干法车间、湿法车间的通风,考虑到DMF重比空气重,将排风扇安装在车间底部,采用下排式侧通风;②对干法、湿法涂布环节,安装吸风罩和可移动式密封罩,将涂布环节的PU树脂混合液与作业工人形成物理隔绝;③对生产产生的废液废料和配料间的配料桶进行了加盖管理,防止毒有害气体的散发;四是定期对作业场空气中DMF进行检测,特别是高温季节,及时掌握DMF浓度。

1.2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①所有新进厂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凡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免疫功能低下等职业禁忌症,一律不从事DMF作业;②所有一线操作工人,佩戴防毒面罩或活性碳口罩、乳胶手套等;③设立更衣室和淋浴房,工人进入工作场所,必须更换长袖工作服,制度工后淋浴制度,减少DMF经皮肤吸收;④作业场所一律不准就餐、饮水,设立专门的饮水区;⑤为接触DMF的工人每天发放一袋牛奶。

1.3健康教育 ①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让其充分了解DMF的特点与危害,督促工人遵守职业卫生制度,正确使用防护设施,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②设立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公告栏,提醒职工注意职业卫生安全。

1.4评价指标 作业场所空气中DMF浓度检测:气相色谱法,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的八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0mg/m3为评价标准;以该厂在整改前后,两次在岗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中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以ALT异常为主要指标)进行比较。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检验处理。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企业主要生产人造合成革及其相关产品,共有干法、湿法车间各2个,其中干法线5条,湿法线4条。干法的主要工艺:底衬料(离型纸)PU树脂混合液(含DMF涂布—烘箱烘干—离型纸剥离,成品收卷;湿法的主要工艺:基布—PU树脂混合液(含DMF涂布—凝固—水洗—烘箱烘干—成品收卷。主要原料均为PU树脂、色浆,主要溶剂为DMF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DMF,主要来源于PU树脂混合液的制备、涂布、烘烤等过程。共有生产工人152人,接触DMF的作业工人约80人,生产组织采取四班三运转。

采取控制措施前,该厂多次发生作业工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症状等职业卫生事件。配料间为半开放式的作业工棚,为操作方便,各配料桶均无防护盖干法线与湿法线为烘箱自带的密闭通风系统,其余环节均无通风防护措施, 作业工人的饮水工具(部分有盖,部分为敞开式),均摆放在车间内;个人防护用品为纱布口罩。


2.1采取控制措施前后工作场所空气中DMF浓度比较 采取控制措施前,湿法、干法车间DMF浓度检测合格率仅为20%,平均浓度为29.2mg/m3,其中湿法配料处DMF浓度最高。采取控制措施后,湿法、干法车间DMF浓度均有明显降低,检测合格率提高到86.7%P0.01,平均浓度降低到13.5 mg/m3P0.05(表1,表2

注:*以确切概率法,对采取控制措施前后空气中DMF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P0.01;**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对采取控制措施前后DMF检测浓度进行比较,单侧P0.05 2.2采取控制措施前后作业工人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根据该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前后一线作业工人在岗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整治前该厂参加在岗体检人数共77人,其中肝功能异常人数为37人,异常率为48.1%;整治后该厂参加在岗体检人数共67人,其中肝功能异常人数为7人,异常率为10.4%P0.01( 3) 3 采取控制措施前后作业工人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一线操作工人参加检查人数 肝功能异常人数* 异常率/% 控制前 77 37 48.1 控制后 67 7 10.4

注:*ALT异常,判定为肝功能异常。 3 讨论

DMF是一种工业常用的溶剂,属低毒亲肝物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忽视了其肝脏毒性,导致DMF中毒事件不断发现,甚至造成人员死伤。DMF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特点,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经门静脉入肝,损伤肝细胞,而表现为肝功能异常。DMF急性中毒肝功能异常以ALT等改变为主,该厂接触工人中ALT增高率达49.4%其他血生化指标基本正常[3]。通过有效通风排风、密闭有毒有害岗位、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健教育、卫生安全管理等措施的实施,该厂作业场所各操作岗位DMF浓度明显下降,接触工人肝功能异常率明显下降。说明通过此次整改,该厂在改善作业环境、降低作业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浓度、保护工人健康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切实落实职业卫生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制度。该企业在发生多次员工DMF中毒事件后,在多方的督促下才进行了相关整治工作。《职业卫生防治法》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如果该企业在开工前进行了职业卫生预评价,对生产设施、通风设备、防护用品等进行合理安排、布局,完全有可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所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落实职业卫生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制度,是控制职业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和最经济的手段。 4 参考文献

[1]李陆明,王明龙,孙晓楼,等.二甲基甲酰胺作业工人肝肾损害和尿中甲基甲酰胺含量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270-271

[2]钱亚铃,徐承敏,朱丽瑾,等,二甲基甲酰胺对接触工作肝功能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80-83.

[3] 王刚垛,黄芙蓉,戴秀莲.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总结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925109.1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b48fd4b0717fd5360cdc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