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7年,埃米尔.加克和费尔斯合著的《工厂会计》是成本会计建立的标志,该书中提出了在总账中设立生产、产成品、营业等账户来结转产品成本。 2、1889年,英国会计师G·P诺顿(Norton)在《纺织工业簿记》一书中,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主要成本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则直接转到损益账户中,设计出了制造成本法的模式 3、1911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提出了“以计件工资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思想。随后,会计中“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技术方法便应运而生。与以前仅利用过的数值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不同,标准成本法要求预先制定作为规范的标准数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随着生产耗费的发生,就将实际资金耗费与标准成本值相比较,从中揭示实际耗费脱离标准的差异,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节。 4、1913年,斯科维尔提出,按间接费用分配率计算固定成本,最终导致量本利分析、弹性预算和直接成本计算产生。 5、1922年,麦肯锡在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控制的著作《预算控制论》一书中全面介绍预算控制的理论。1924年,麦肯锡又公开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管理会计》 。 6、1930年,工程师哈里森在他早期发表的论文《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所著《标准成本》一书,对解决具体标准成本会计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7、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Miles)首先提出“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的概念,要求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或者产品改造时,就要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考虑产品的成本,尽量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通用件、标准件等,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匹配”,尽量以最少的单位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品功能。 8、1954年,英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Druker)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又进一步推动了成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目标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它强调在产品设计之前,按照客户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用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使产品设计方案达到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即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先控制,对其全过程都实行目标成本控制。 9、1988年,开普兰发表了“正确计算成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第一次提出间接费用分配问题的症结在于直接成本比例减少、间接成本比例增加而现行成本制度没有能够基石因应这一变化,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10、1991年,詹姆斯·布林逊(James·Brimson)在《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一书中,讨论了理解会计作业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讨论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之。它在理论和应用上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 11、1992年,库珀和卡普兰教授、《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先生、毕马威会计公司(KPMG)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女士和罗纳德·M·奥姆(Ronaed·M·Oehm)先生等,在IMA和KPMG的资助下,挑选了八大公司进行试点,于1992年写成了《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 12、20世纪90年代,日本“成本企画特别委员会”在《成本企画研究的课题》的报告草案中,将成本企画定义为:在产品的策划、开发中,根据用户需求设定相应的目标,希望同时达到这些目标的综合性利润管理活动。这是现代成本管理思想的巨大飞跃。 13、查尔斯T. 霍恩格伦认为成本分配是“把一项成本或者一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给一个或几个成本目标”。进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成本计算和财务评价的需要,也是基于财务报告和合理确定成本补偿标准的需要。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成本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与成本分配有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e79e8f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