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含答案)

时间:2022-04-17 05:2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上册《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

前赤壁赋

1、客人所发议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曹操能文善武,“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是一代枭雄,是作者的理想化身;“而今安在哉”?,借客人之口,通过对曹操先抑后扬,抒发的是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 2、这种哀怨之情与作者的遭遇有何联系?

作者经历“乌台诗案”,身处江湖之远;此哀怨之情,渗透着苏子被贬后沉在心底的苦闷情怀和怅然若失的伤感。

3、作者面对美丽的秋江月夜之景,饮酒乐甚,为什么又转乐为悲?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

乐:江上泛舟,景色优美,饮酒乐甚,扣弦而歌。 悲:客人吹洞箫,声音悲凉,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纵谈“变”与“不变” 之哲理以解脱,转乐为悲) 乐:苏子超然于世,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4、全文以风、水、月为描写主景,由景生情,由情入理,体会画意、诗情、哲理三者融为一体。

首段:画意,描绘清风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作者陶冶其中,产生心旷神怡、羽化登仙之“诗情”。

二段:主客饮酒乐甚,主人扣舷而歌,乐极生悲;客吹洞箫,渲染悲情。

三段:由赤壁之景,联想有关历史人物,抒发人生无常之悲怀,“诗


情”渲染的到极致。

四段:移情入理,以水月为喻,论述“变”与“不变”之哲理。 末段:主客得以解脱,由悲变喜。 由景生情,由情入理。

5、怎样评介“变”与“不变”的哲理?

从“变”的角度,万物和人类可谓瞬息万变,连一代英雄也早已云烟般的消逝;

从“不变”的角度:万物和人类都是生生相息、无穷无尽。 这样,我们又何必为人生得失而悲伤呢?我们又何必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

这样,我们就会淡然处之人生中遭遇的荣辱得失,寿夭生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是另一种回归大自然。

此番哲理,不仅仅是对俗世的功名利禄的消解,更是苏子的人生价值观的重组。他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我们何不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用它?

6、本文文体:赋。

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

(摛:chī,铺陈,详细地叙述)。铺陈词藻,彰显文采,描写物象以此抒发感情。

赋,古代的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保留了用韵、句式整齐和主客问答等诗歌特点;


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更便于抒写情怀,描写物象。(通篇语言整散结合,使文章既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之美;整齐中有富有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1903c4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