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知识点:学科中心课程论

时间:2023-01-10 10:2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考研教育学知识点: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Subject-centered Curriculurn)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从学校一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

在我国古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文”(诗、书、礼,乐)说,是我国最初形成的学科研究理论依据。

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等认为一个真正的自 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体表现为“七艺”,即第二章第二节所提到的“三艺”、“四科”。这个学说自古希腊时期至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以前,支配了欧洲的学校课程,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资本主义兴起,生产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教育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英国教育家培根 (F.Bacon15611626 )首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学校主要应当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倡导“泛智主 义”(Pansophism),在他的专著《大教学论》(1632)里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 都是有用的,是培养“全知全能”的“智慧接班人”所需要的,都应该包括在课程之内。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是最早以心理学为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信奉“主知主义” (Intellectualism),把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看作一个根本的教育任务。他认为应当培养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 )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为培养思辨的兴趣(进一步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应数学、逻辑学、文法等学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在学科中心课程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从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观点出发,提倡实用科学知识,反对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绅士教育课程或古典文科中学课程,主张适应资产阶级新需要的实科 课程。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或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科学和生产、科学教育开始结合起来的趋势。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们为过“完满生活”作准备。他在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考虑到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科学作为学校的课程内容,对 学生说来,也具有最大的价值。斯宾塞还对所谓的“完满生活”的活动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五个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科进行分类安排。例如数学、力学等学科, 就是为了准备间接自我生存的活动,包括谋生、赚钱、设计、生产等而设立的。值得一提的是,斯宾塞的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于佩里有极大的影响,促进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学课程近代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点是:(1)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教人系统地掌握文化遗;(2)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 人的智力;(3)把一定的知识,技术的基本要素有组织地传授和教导,符合教育任务的要求;(4)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大多数教师对此习惯;(5)课程的构 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它的主要缺点是:(1)由于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2)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 过程的教学。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学科较

1 1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多,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4)教学方法划一,难以实施区别化教育。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50ec8310a6f524cdbf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