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极端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大学生极端行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尚不成熟,容易走向极端,产生偏执的行为。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极端行为;心理健康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的发展,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等,学业不顺、发展受阻、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经济困难、就业无门等极端因素的汇集,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生命困境,而这往往累计成为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使家庭和社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分析了解大学生极端行为刻不容缓。 2、调查对象和工具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重庆A大学内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 60份问卷,收回58份, 得到有效问卷57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25人,占43.9%,女生32人,占56.1%。一年级学生27人,占47.3%,二年级学生30人,占52.7%。本次调查不涉及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因为在A大学的所选校区中没有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限制这个可能会影响应付方式的变量(以往的研究证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更强的应付能力),所以在以下的分析中没有再考虑控制年级这方面的尝试。 2.2调查工具 (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该问卷为一自评问卷,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ASLEC可用6个因子来概括:Ⅰ人际关系因子;Ⅱ学习压力因子;Ⅲ受惩罚因子;Ⅳ丧失因子;Ⅴ健康适应因子;Ⅵ其他。哪个因子的分最高,说明该项所包含的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高,而且对青少年造成的反应大。 (2)应付方式问卷 该问卷由62个问题组成,可以概括为6个因子:解决问题、自责、幻想、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归纳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个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幻想——合理化”混合型。哪个因子的平均分高就说明该因子为大学生主要的应付方式。 3、调查结果 3.1关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调查 该量表有27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都简单的陈诉了一个生活事件,根据量表提示:如果该事件没发生,请选A;如果该事件发生过,请考虑该事件给您造成的苦恼程度,若您觉得该事件没有造成影响,请选B;若您觉得造成了轻度影响,请选C;若造成了中度影响请选D;若造成了重度影响,请选E;若造成了极重的影响,请选F。本人在统计过程中把ABCDEF分别用012345来代替计算各题目的平均值,然后根据划分的6个因子进行排序,发现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伤害排在前5位的是: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挫折事件;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依旧是困扰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儿健康因素也不能忽视。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统计 其它, 10%健康适应, 13%丧失, 11%受惩罚, 6%人际关系, 29%学习压力, 31%人际关系丧失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受惩罚其它 3.2关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调查 根据无极端行为意念与大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发现,74.8%的学生能够以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合理化为高分)来应对挫折和压力,而25.2%的学生为不成熟的方式(退避,幻想,求助为高分)。根据大学生的应付生活事件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积极型和消极性。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一般采用的是消极型。一般来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1)以回避的方式求得心理的解脱。 (2)敌意,主要表现为怀疑、怨恨、经常发怒和对别人的不信任。 (3)自身的悲观,不自尊、自信,缺乏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较神经质。 (4)自我通过理智压抑来解决。 3.3关于极端行为调查结果的分析 ASLEC与应对方式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等。在不同的事件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失恋会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甚至出现自杀或者攻击性行为。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或比赛的失败也会引起痛苦情绪,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交流接触,严重者会采取自杀行为。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的学生;过去有过极端行为或者有此倾向的学生;存在失恋、家庭变故、考试失败、躯体疾病、人际冲突等明显动机冲突的学生;家庭或朋友中有极端行为的学生;有强烈缺陷感和不安感的学生;或其他可能发生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的学生要及时的予以关注。 4、大学生极端行为形成的原因 4.1社会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一个竞争意识极强的社会中,集体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弱化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在他的《自杀论》中说过:“自杀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说集体的凝聚力越强,个体在思想上和精神上与集体的联系就越紧密,就越不容易发生自杀的行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大学生失去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当这种压力和困境不能够自己解决,又不能求助于社会的时候,部分心理脆弱的大学生就会出现自杀的行为,而部分则会形成攻击性人格造成他杀的极端行为。 4.2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是独身子女。因此有些家庭会过度的溺爱孩子,这些溺爱会导致孩子社会化不足、自私、反叛、依赖感极强。而有的家庭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孩子管教过严,不是每一个狼爸④都能培养出狼子的,更多的情况是由于家长的过于严苛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长期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中会造成个性的缺陷,当这些压力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时,各种极端行为就会随之出现。同时家庭成分残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分居),家庭经济困难也是造成极端行为的原因之一,马加爵⑤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4.3抗挫折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因为人际关系上的欠佳,情感上的挫折,就业上的压力,学习上的不顺心,生活上的不如意而感觉到郁闷。“毕业即失业”、“毕业就分手”等悲观论在大学生流行。许多大学生对未来都感到迷茫,从而导致了消极颓废心理的产生,而后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 5、结束语 当今大学生成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婚恋压力、就业压力等等,最终导致心理扭曲,甚至是精神疾患。正是这些压力,使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成为一次次惨剧的主人公。因此,探索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心理机制,提出预防政策,从根本上防范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产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参考文献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P106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P109 [法]埃米尔·杜尔凯姆著.自杀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P166 ④萧百佑,创造“萧氏教育理论”,自称“中国狼爸”,凭借鸡毛掸子将三个女儿 “打”进北大。2011. ⑤马加爵,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杀害4名同学.2004. 作者简介 涂菲菲,女,1994.8.20,专科,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中药2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52ef56647d27284a73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