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轼铭砚教子 作者:方山樵 马军 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2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长子苏迈被朝廷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尉。分别之际,苏轼将一方石砚赠予苏迈,并于砚底以遒劲楷书铭诗一首:“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迈砚铭》)期望他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此诗共四句,句句有真义。 对于苏迈这样初入仕途的年轻官员,若想有一番作为,以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没有过硬的内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苏轼希望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圣贤之道为方向和标杆尤为重要。“进道”的意志越坚定,毅力越顽强,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圣贤就越接近你,从而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哲人有言,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只有一意精进,锲而不舍,以势如破竹的气概,才能突飞猛进,产生石破天惊之效果。苏轼希望苏迈通过自警自励,锐意进取,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 苏轼以诗铭砚,用心可谓良苦。苏迈只要动笔,必先问砚,就会记起父亲的勉励与期望。苏迈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公而为民,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时人自发地建造苏堂纪念他。《德兴县志》这样记载苏迈:“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苏轼也不无欣慰地对友人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后来,苏迈辞去官职,担负起照顾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看着儿子渐渐多起来的白发,苏轼心疼不已。在离开惠州前往海南之际,苏轼再次以文训子,殷切希望苏迈由年轻时的头角峥嵘慢慢归于云淡风轻、宁静平和。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只有真正做到“慎言语,节饮食,晏寝早起”,以淡泊之心,对待世上纷争之事,才能达到静以修身的境界。 教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形式之繁数不胜数,经典之作浩如烟海,但主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善、向上。苏轼以砚教子,虽只区区二十八字,其所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广,字里行间,涌动的都是正能量和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骨肉亲情。那出自肺腑的真诚,令每一个读者深深感动。以此教子,何事不成?以此铭世,必泽及后人。 前不久,一部“三苏”家训家风专题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展播,该片全面挖掘“三苏”家族人物、家训家风等内容,从“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四个方面详解了“三苏”家风的精髓,让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众所周知,“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文学上造诣颇深,虽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7af39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