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49至1976这一时期文学的认识

时间:2023-04-26 12: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491976这一时期文学的认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序幕,1949年到1976年的文学发展来说,要分开来看。即是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还有文革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多是政治凌驾于文学之上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十七年文学中战争题材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等,在这些战争题材的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这些作品思想非常单纯,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乡村题材的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土地改革主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山那边人家》、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等。这些作者大多来自解放区,他们这更熟悉的是农村生活,在他们思想深处文艺为人民服务被理解成为农民服务,他们多年来追求的文艺大众化,更确切地说是文艺的农民化。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笔往往滞留在农村生活这一素材域中,而对他们身处的城市缺少必要的反映,这就是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的稀缺。十七年文学中还有着大量的颂歌,即政治抒情诗,主要有贺敬之的《回延安》《桂林山水》、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李季的


《王贵与李香香》等。这些作品主要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新生活的美好,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另外十七年文学中还有革命成长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新问题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历史小说有姚雪垠的《李自成》还有影视剧主要有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柔石的《早春二月》、还有民歌片《刘三姐》等。说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我们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主要是反映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华山的《童话的时代》,多少歌颂性的创作,题材单一。另一方面是杨朔、秦牧、刘白羽的诗意化散文。杨朔的散文刻画的是最普通的人民,如《茶花赋》《荔枝蜜》等,这些作品主要歌颂新时代和普通劳动者。秦牧的散文《土地》、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作品大多由联想而抒情,多为豪言壮语的歌颂。

至于说到文革文学江青等人宣布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并极力推行一系列为其政治斗争服务的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创作,使文革期间公开出版的文学在总体上呈现出荒芜、枯竭和畸形发展的局面。这些代表主要是红色出版物和样板戏,红色出版物主要有浩然的《金色大道》克非的《春潮急》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高红十的《理想之歌》等。样板戏主要有《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毫无疑问,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文革中还有着一些潜在写作即地下文学这些潜在写作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左右而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想象与思考之中,并由此显示出人性与艺术的觉醒。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礼平的《晚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9196dd9ec3d5bbfd0a74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