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赏析选择题: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于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D.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解析】B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2、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析】B 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 3、对《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D、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 【解析】B 为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4、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前两句写登城所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B、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反衬出诗人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之情,生发出思乡情愫。 C、第三句写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D、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 【解析】B,正面衬托…… 三、赏析简答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答: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3、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a7745f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