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题型:【理解性默写】【赏析选择题】【课内简答题】 【原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赏析选择题: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于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D.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解析】B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2、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析】B 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 3、对《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f6857f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