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鉴赏

时间:2022-12-26 18:1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鉴赏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公元806(唐宪宗元和元年)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在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作此诗以赠。

此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诗歌前段着力描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原文】 李花赠张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空杳无。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赏】

“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实未领会作者深意。“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素洁与茂。王安石《寄氏女子》诗:“积李兮夜,


崇桃兮炫昼。”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读退之李花诗》云:“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并有小序:“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惟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夜’云。”

“风揉”五句,极写李花“夜”的情景。诗人在低徊叹赏:城西的李花啊,和的春风在抚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涤它,李花白得连雪花儿也比不上。密的花树林,望去像无际的波涛,在空中腾涌动。古来咏花之作,每逢偏于纤巧娇媚,而韩愈却以如椽之笔,写奇壮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阔,颇有韩诗“思雄”、 “力大”的特色。诗人接着写道:朋友,您知道这儿的李花像什么呢——那亿万朵洁白的花儿,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鸡误以为天明,都惊觉而啼,官吏们因此也纷纷起床了。这段描写浓墨重彩,正是韩愈善用的“狠”笔。“群鸡惊鸣”之语,想象怪异,把李花的“夜”渲染到极至。韩愈是写文章的大手笔,很讲究谋篇布局,法度严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段每句,都要布置得法,以使文章变化多姿。“群鸡”一句,似虚似实,正是上下接之处,仿佛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紧接“金乌海底初飞来”句,由虚写转为实写,由夜晚写到清晨,接得相当自然,韵脚也由仄韵转为平韵,声情一致,音节流畅。且看诗人是怎样描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话传说中的金乌——太阳,刚从海底飞来,半天空红光散射,青披开,使人目迷五色,无法逼视——啊,阳光正照耀着千万树李花,密成堆!诗人以厚重的笔触和浓烈的色调,描绘了阳光、云彩和花树交相辉映的美景。诗中这无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现了韩诗“放恣横从,神奇变幻”的艺术特征。“念昔”句以下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兴怀,今昔对比,自伤身世。诗人回忆起往日少年时期,喜欢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春花,开怀畅饮;从流落不遇,百忧交集,要去看花时,未到已先想着回家了。而此时从阳山贬所迁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逐的经过,不禁感喟苍凉。末四句更跌深一层,写自己此刻尽情对酒赏花,是为了不忍负春光,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3d13ea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