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语的语录 经典佛语的语录集合36句 1、我愿,忘记悲欢,拂去身上的浮尘。让每一处风动都有,花朵的修养。 2、大乘信为父,般若以为母,禅胎大悲乳,诸佛如贵子。《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 3、山羊被杀因作声,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世人趣死以境牵。 4、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5、学问不如人,能力不如人,钱财、地位、健康、长相……一切不如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假的,假的东西不如人,并无损失,反而正好可以念佛。凡夫稍有所长,便引以自恃,执假为真,若由此失去念佛,则所失太大。 6、诚挚和友好,不但能融化心头的结冰,而且也能使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7、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龙树《十二门论》 8、已作之罪皆发露,未作之恶更不造,如是三品忏诸罪,皆名第一清净戒。以忏悔水洗尘劳,身心俱为清净器。 9、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10、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有的人屈服了、倒下了,有的人顽强地搏斗着、抗争着、挺立着,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开拓出一条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使自己摆脱不幸的折磨。 11、[天天禅语]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12、每个人都要时时刻刻懂得修正自己的身心,使得心灵得一方净土。那 么如水一样的宁静,清风一样来去自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禅之境界,那 也就是无烦恼、证菩提的清凉佛界。何乐而不为呢? 13、人生的责任,是要做利益人群的事。 14、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谁当受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生瞋,云何于内而生瞋也?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预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 15、经中说"无我故得解脱",并不是破除外道的我见就算完事。这还是不能解脱的;不使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自内我,这才是破人我见最重要的地方了。 16、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17、有时候,一个人的旅行不是去证明自己征服了什么,而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与灵魂的导引上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定无烦恼,心如莲花开。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 18、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9、行善、行孝,不能等。 20、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21、心欢喜,则乐观;心埋怨,则生憎恨。 22、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23、我们需要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适时、适度的帮助更是我们需要学的。 24、恒东法师: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真正乐趣。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25、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26、人生苦短,经不起漫长的等待。很多事情,都被一个"等"字荒废了: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来等去,只等来满腔悔恨、一头白发。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及时行动才是王道,否则,很多事情可能会一等就等成了永远。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不要给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 27、戒律,是保护居士非常好的道德标准,能守几条就受几条,暂时还做不到或是条件不允许的就不受。当然,如果能尽量约束自己全部做到,功德会非常大,因为只有投生到人道,才有受别解脱戒的机会。一个信徒能够对自己有所约束是最好的。 28、佛说:"凡执著某一事物(或见解)而藐视其他事物(见解)为卑劣,智者叫这个是桎梏(缠缚)。" 29、愚而得财,则益其过,最好得财后能去愚痴。 30、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31、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32、耳目耳闻是外贼,情欲意识是内贼,如果主人能惺惺不昧,而独坐中堂,贼即化为家人。 33、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认知,一旦纠正不成便恼怒、便退群。且不管谁正谁偏,谁执着,其实,这种想纠正别人的念头的本身就是执。 34、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注:诫劝禀教行人,须闻而思,思而修,不宜但贵口耳之学也。 35、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36、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86b09f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