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 大家好,我们组的课题是拖延症,我们主要以我们大学生为对象来探究拖延症的种种问题。 相信大家都对拖延症不陌生。比如说,明明对自己说好再玩一会就去写作业,但只做到了一半——再玩一会;或者是觉得某件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做,最后却什么时候都没有做等等。 芝加哥DePaul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群中有20%的人患有慢性拖延症,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症患者,95%的拖延症者感到十分苦恼,希望改变。 不过,我们还是要给出拖延症的定义: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非理性地把事情推迟的行为。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拖延并不是懒,拖延者们还是想做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拿假期起床举例,懒的人是醒来后不想起,倒下又睡一觉。而拖延者则是醒来后玩会手机再起床。 虽然拖延症看起来十分平常,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拖延给人们的学业、工作、生活以及健康相关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就拿我们大学生关心的学业来说,这条曲线表明了大多数拖延者的学习进度,他们通常会到最后才开始冲刺。很多学生会把一周的作业堆在周末写,比较严重的则会从周日晚上才开始补。研究表明,拖延者们的平均分要低于非拖延者,更有甚者因为把论文拖到太晚才写结果没能毕业。 又或是拿我们离不开的理财来说,芝加哥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参加一系列活动,所有胜者可以获得奖励,而他们可以选择立刻获得一张300美金的支票,或两周后获得更大一笔奖金。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但他们平均四周后才去兑现支票。学生们放弃了等待,但他们反而让自己等了更长时间才拿到相对较少的钱。可想而知,拖延是怎么剥夺我们的财富的。不过,美国政府倒是很喜欢这些拖延者,因为他们拖着不填报税表的罚金让美国政府每年增加5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拖延总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生命飞逝,时不我待,等等再做常常变成永远不做。我们必须战胜拖延症,为了能对症下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成因。 有心理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动机公式:动机=(期望×价值)÷(时间×冲动),只有在动机足够强烈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去做一件事。但在详细介绍前我们先来看下我们小组以心理学家提出的各种成因为背景设计的调查问卷,我们以大学生为特定群体通过发放网络问卷及纸质问卷,共收到了186份反馈。通过反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性别和拖延症好像没有太大关联,男女生中拖延者的比例都差不多。 接下来就详细介绍公式中的四个因子。 一,期望和价值。期望和价值很好理解,比如:一件事让你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就是低期望的表现。而它让你感到完成后没有什么收获,则是低价值感。我们问卷中的第5、6、8题就反映了低期望与低价值的影响。 5——完美主义。想把事情做的很好来提高自己的价值感,然而一旦没有太大进展则会大大降低期望。 6——害怕失败。害怕不能完成任务,典型的低期望的表现。 8——厌恶情绪。厌恶会降低我们完成任务的价值感。 低期望与低价值都会使我们动机下降,从而引起拖延。 二,时间。时间也很好理解,问卷中第3 、9题就反映出时间的影响。 3——时间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不能很好安排自己时间的被调查者都有一定的拖延行为。不合理的时间安排通常会让我们有种时间还很多的感觉,这是导致拖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9——时间充裕。如果时间过于充裕,则拖延的情况会大大上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直到周末才开始写作业或是直到学期快结束了才写论文。 三,冲动,这里的冲动是指诱惑所带来的冲动,这也是引起拖延最主要的原因。我们来看下第4 、7 、10题的反馈。 4——外界干扰。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干扰就是手机,因为其娱乐性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冲动。像QQ、微信、微博、贴吧、手游等成为我们时间的一大杀手。 7——一时兴起。如果我们经常会一时兴起去做一件事,那么通常也会一时兴起去做其他的事。 10——犹豫不决。拖延者们在诱惑带来的冲动与理性之间难以抉择。比如:究竟是玩20分钟守望先锋呢还是写3个小时作业,拖延者们通常是玩了一两个小时手机来表示自己难以在这两者之间抉择。 其实,拖延与心理状况以及大脑的神经活动也有密切联系。 第二题我们主要研究了心理状况与拖延症的联系,我们选取了五个常见的心理现象。结果显示,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最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90d8e7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