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换药

时间:2022-07-21 22:4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五 口腔颌面外科换药(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了解交换敷料的目的及不同创口交换敷料的原则和方法。 2.熟悉交换敷料的技术及常用的敷料成份和特性。

[方法和步骤] 由指导教师讲解交换敷料的目的及不同伤口交换敷料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敷料的成份及特性,然后示教交换敷料技术操作。

1.交换敷料的目的

1)检查伤口,了解伤口变化情况以便酌情给予适当的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加速愈合。

2)保持伤口脓性分泌物充分向外引流。

3)防止细菌由外面通过血液浸透的敷料,避免伤口污染。 4)避免脓性分泌物顺敷料向四周流动,损害周围健康皮肤。

5)便于局部用药以消灭细菌,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伤口愈合。 2.不同伤口交换敷料的原则

1)清洁伤口:是指手术区或手术区周围无感染灶存在,不与口腔、鼻腔相通连的手术切口。例如皮管成形术,颌下腺摘除术等切口,这类伤口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必过频地交换敷料,有时可直到拆线时,才打开伤口上的敷料。若伤口较深或有死腔存在,因而伤口内放置有引流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要打开敷料,取去引流条。还有一些手术,例如皮瓣转移术,术后要定期检查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此时最好是在包扎上就露出部分皮瓣,便于检查而又不过多的扰动伤口。此外当伤口流血浸出敷料,或是敷料被唾液或饮料浸透时,当即交换敷料或停止使用敷料包扎。在这类伤口交换敷料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于创面所凝结的干燥血痂,不应去除,血痂有天然的保护作用,过早去除血痂,可能重新流血,损害痂下的新生上皮细胞,增加感染机会,妨碍伤口正常愈合。皮肤游离移植后的伤口,必须保持一定时期的局部压力,促其生长愈合。若无异常现象(臭气、脓性分泌物浸出、局部疼痛、发烧和白血球增高等)一般都在术后10天左右,拆除缝线时才交换敷料。

2)感染伤口:多指感染疾患(如颌面部间隙感染或脓肿等)的手术切口,伤口内一方面继续产生组织的坏死及脓液的形成;另一方面同时有组织的修补和再生,表现为局部肉芽组织形成,上皮细胞增生等。交换敷料可以及时地排除大量炎性渗出物和脓液,避免其产生局部压迫,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局部的血循环和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脓液扩散和内渗入血引起全身中毒反应,这样可以促使炎症消退,加速伤口愈合。在局部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应每日交换敷料数次,甚至经常交换。相反,在炎症晚期,当创口有肉芽组织增生时,应当减少交换敷料的次数,以免增加创伤,妨碍伤口愈合。交换敷料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粗暴的探查(用探针),以免感染扩散。

局部引流物的使用,应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引流的目的使伤口的脓液被敷料吸收或者通过引流条流出。当脓液减少,脓腔已缩小,肉芽生长健康时,应当及早停止使用伤口的填塞和引流,以免妨碍伤口愈合。原则上表浅的没有足以妨碍引流的脓腔时,不必使用填塞和引流管。当切口边缘易于重叠闭拢,脓腔较大而深,引流通道狭窄时,可用橡皮管。若脓液不多,脓腔小而浅,引流口宽大可以用橡皮条,橡皮条可以分隔创缘,防止其过早缩小或闭合。口腔内或口腔相通的手术伤口,或是口鼻附近伤口,一般不用敷料,只需维持局部清洁,多采用淡的漱口剂冲洗。

3)囊腔伤口:囊肿术后所遗留的伤口,口外的软组织囊肿摘除术后,常采用缝合和加压包扎以消除死腔。口内软组织囊肿术后遗留的死腔,常需填塞以减少术后渗血和水肿,颌骨囊肿术后伤口若与口腔相通,常需长期填塞碘仿纱条,直至骨腔内充满肉芽组织为止。其目的是减少骨壁血管渗血;保持伤口分开以利引流;防止食物落入骨腔内。

1 / 2


4)肉芽伤口的处理:不健康或有脓性分泌物的大面积肉芽创面应湿敷,健康的肉芽创面,大者应争取二期植皮;创面小,可覆盖油纱布促进伤口愈合。过高的肉芽组织,有妨碍上皮生长覆盖。需剪刀或刮匙除去,促进上皮生长。

5)坏死组织的处理:组织坏死常易并发感染,故应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坏死组织分界尚不明确时,应予湿敷以等待分离;如坏死组织已分离,应尽早剪除,一般若表皮坏死可任其自行干燥脱落,痂下愈合。

6)线头感染的处理:个别缝合处出现感染时,应及时拆除该针缝线,如多数缝线发生缝线感染而不能拆除缝线时,可用消毒针头挑破脓点,然后涂以2%碘酊,组织内的线头感染引起经久不愈的瘘道时,应用刮匙刮除瘘道内线头。

3.常用敷料特点

1)普通无菌纱布:利用纤维的毛细管作用,吸收伤口上的分泌物,对伤口无刺激作用。但易被分泌物浸满而失去吸收作用,分泌物干燥时,使纱布与伤口粘着,交换敷料时易引起损伤,在口腔内使用易腐败发臭。

2)碘仿纱条:有防止腐败的作用和杀菌作用,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 3)高渗盐水纱条:利用高渗作用,有助于纱条的吸收作用。 4.交换敷料的技术操作

1)换药应当先换清洁伤口的敷料,然后才换感染伤口,以避免交叉感染。

2)一般操作程序用手先除外层敷料,再以镊子去除内层敷料。顺切口方向揭开,以免撕裂伤口。若敷料粘连过紧,应先用盐水或双氧水浸润再取。移除敷料后用75%酒精棉球自创口内缘向外擦拭;若有创面的伤口,创面只能用盐水棉球清洁,清除创口内外的异物,如线头、坏死组织等。若脓性分泌物过多时应用抗菌素冲洗,可作细菌培养,有目的地用抗菌素。换药完毕后,用3-4张无菌干纱布覆盖。

拆除伤口缝线(无感染的)一般术后5-7d拆线,皮肤移植后之伤口10-14天拆线。拆线时先用酒精消毒,用镊子轻轻提起缝线,平齐皮肤(粘膜)表面剪断,向伤口另一侧拉出,以免拉裂伤口,若有轻度裂开,可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

5.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使是感染伤口也应如此。

1)换药的动作应轻、柔、细致、切忌粗暴,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用“蘸”而不是“揩”的动作。

2)使镊子换药时不要碰及非换药区,用过的棉球等物不要再置入消毒药碗内应严格分开。绿脓杆菌换药用过的敷料不可乱放,要集中烧毁。

3)每换完一人后都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6.病历记录 包括以下各项

1)病人自觉症状,上次换药到这次之间的情况。

2)检查发现全身情况、局部情况、敷料上分泌物性质的量、探查伤口情况。 3)记录口内填塞物或引流的多少和大小。 [思考题]

1.碘仿纱条常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哪些手术中?什么时候抽出纱条? 2.污染伤口的换药原则。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9650d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