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1)

时间:2022-05-26 22:02: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刘金凤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据考证,在我国发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见《新闻与成才》1988年第5期吴鸿业的《繁荣中国式的新闻特写》一文)。1963年,《人民日报》编辑部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谈会上,曾主张用“报告文学”的概念来代替“特写”“文艺性通讯”“文艺性速写”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段时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报告文学一马当先。与此同时,通讯和特写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就新闻特写而言,它发挥现场新闻的优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性。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新闻特写以其镜头感、现场感、立体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见诸新闻媒体。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在新闻宣传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 一、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既有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的特色,又有着它独自的特点。 新闻特写有如下特点:

镜头感。 运用摄影或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巧妙地“截取”和适当的“放大”,使作品具有较强的镜头感。

立体感。所谓的立体感,就是使“镜头化”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更强的立体感和感染力。

现场感。这是新闻特写的一种较为突出的特点。通过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取材,将记者的现场目击和感受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受。

特定性。这是特写在取材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瞬间性和现场感上。 新闻特写的特点还体现在分类上。新闻特写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按照新闻特写的题材、写作方法,可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工作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旅游特写等。从新闻特写所体现的新闻价值着眼,可分为新闻性特写、趣味性特写、实用性特写等几类。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在采写新闻特写时,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取重大题材 提炼深刻主题


新闻特写的题材选取对提升作品的新闻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丹尼尔·威廉斯在他的《特写写作技巧》一书中说:“只要你稍稍具有一点想象力,你就会发现,寻找特写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睁大眼睛,观察你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题目可写,你一辈子也写不完。”我们如何去发现新闻题材并进行科学的选取呢?到底哪些题材适合写特写?我们不妨听听另一位美国学者朱利安·哈瑞斯关于新闻选材的建议:1、不平常的情况。如奇怪的事、反常现象、巧合、特殊人物,等等。2、平常的事情。众人熟悉的人物、场所、事情;里程碑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3、带有戏剧性的情景。如突然变富的暴发户、大笔奖金的获得者、被遗弃的婴儿、英勇抢险行为或震撼人心的险情等等。

新闻特写的选材一定要围绕主题去精选,在诸多的题材中选取一些典型、有意义、集中、生动的截面素材,进行提炼,升华主题,追求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最大化。 (二)抓准“镜头” 局部“放大” 以小见大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作者抓准“镜头”,进行聚焦,局部适当“放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要善于截取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段、剖面,选取有重大新闻价值、新鲜、新奇的新闻事实,以期使新闻特写立起来。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之夜,北京天安门广场数十万群众举行通宵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采写了新闻特写《激情十秒》(见新华社199771日电)。在这篇特写中,作者截取了香港回归这个重大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最后10秒这样一个“镜头”,通过现实与历史、北京与香港的描写及局部“放大”,突出了香港回归、百年巨变的伟大意义和重要性,达到了以小见大、新奇制胜的效果。 () 细节动人 描绘得当 生动形象

新闻特写中,不但要有精彩、细腻的细节,还要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即恰当用白描、细描的手法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

细节,是指叙事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实场景、自然环境、展开情节等的最小组成单位,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新闻作品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美联社着名记者休·马利根曾说:“把大量的细节加以巧妙的运用,就可以写出可读的新闻。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新闻中一些精彩的细节能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再现新闻事实场景,深化主题,打动读者。 我们都知道,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现场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特别注重描写,用白描、细描的手法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特写中的描写用得比较多。描写可分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工笔、白描,主观性描写、客观性描写等多种手法。工笔就是细描,是精雕细刻的写法。用于刻画人物、描绘景物。不管是工笔还是白描,都是在用文字作画,都要以表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为目的。需要作者有较高描写手法的水平,善于将白描细描并用于文中,二者运用要浓淡相宜,笔墨适当。一般用白描,即以朴实的文字,简单的几笔,就能鲜明地勾勒所要报道的人物形象。新闻特写生动反映出现场的情景和气氛,不能靠堆砌形容词来表现,而应该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述来实现。把生动的细节描述好,就会使特写显得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手法运用掌握好了,可使新闻特写文情并茂,如入画中,极富感情色彩,从而使人深受感染。 《人民日报》记者在《牡丹十里香菏泽》的旅游特写中,运用大量的描写性笔墨。其中有这样一些绘声绘色的描写:


谷雨三朝观牡丹。有幸在“牡丹之乡”遇上这么好的赏花时节,我们自是欣喜不已。次日一早,雾气尚未散尽,晨露沾衣欲湿,我们即兴前往菏泽最大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入园望去,一畦畦疏离掩映的花圃,连阡接陌,花繁叶茂;五颜六色的牡丹被夜露洗去轻尘,飞红滴翠显得容姿一新;“玉版白”,玉洁冰清;“冠世墨玉”,黑紫如缎;“掌花案”,骨朵似火,几欲灼人;“酒醉杨妃”,低头掩面,娇柔妩媚;“粉二乔”,粉紫同株,宛若双娇。最为称奇的是“娇容三变”,一位正在田间修剪花枝的花农向我们介绍说,这种花初开碧绿,盛开粉红,将谢素白。 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抓住高潮 落笔集中 写出动感

新闻特写短小精悍的篇幅及迅速再现现场等文体特性,要求写作者抓住反映事件特征和高潮的片断集中铺陈,推动读者的视觉、感觉、联想向前发展,对高潮和关键部分写深写透,写出动感、立体感,并在高潮中戛然收笔,使人回味无穷。

199771日,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新华社199771日发播了电讯稿《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的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英国的米字国旗和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这两个标志英国统治的景物,抓住在雨中降旗仪式的特写镜头,紧紧抓住英国最后撤离香港的几个主要告别仪式这样几个高潮,一个接一个层层推开描写,运用背景材料衬托与渲染,将新闻事实不断推向高潮。 (五)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感染读者

特写是一种描述性的新闻。作者不仅要用描写,而且要善于描绘新闻事实现场周围的各种不同的意境和人物复杂、丰富的感情,进而把描写、抒情、写景有机结合起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情达意,创造有景有意的新闻现场,把读者带到现场,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情感是文字的生命。采写特写要善于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所报道的人、事、景、物中,达到以情纬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比如,被《人民日报》评为1994年好新闻的特写《尼克松告别人生》,这篇作品运用多种手段,写得有情有景,富有浓郁的亲情和人情味道。它既报道了风云人物尼克松突然逝世的新闻,又写了尼克松生前对妻子的感情,以及他的女儿、政界名人及家乡人民对他的悼念之情,营造了一个亲切、庄重的新闻意境,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14405b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