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与叔本华思想的碰撞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关于人性困惑和精神迷茫的经典小说,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和思想分析,探讨了人性中的矛盾和挣扎。与此同时,小说中也融入了一些叔本华思想,因此可以说《围城》与叔本华思想在思想层面上发生了碰撞。 叔本华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是“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悲观主义理论。在他看来,人的命运是由命运、环境、性格三个方面决定的。也就是说,人被他的性格和命运所束缚,无法自由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围城》中,钱钟书也通过人物塑造来印证叔本华思想。比如主人公方鸿渐,他是一个内心矛盾,彷徨不定的人。他的人生脚踏两条船,既想走向自己理想中的道路,又不愿随波逐流,遵从家庭的期望。而这种矛盾和迷茫正是叔本华所说的“命运”所带来的束缚。同样,方鸿渐身边的女性们,也包含了这种叔本华思想的影子。红楼主人公妙玉自幼受到“命运”的限制,她因为家族压力和家庭观念的束缚,无法开展自己的才华,最终沉醉于严苛的自我约束之中,陷入绝望。 与此同时,小说中也包含了叔本华思想的一些突破和超越。比如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如孟震岳、冷子光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选择,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命运和环境的认识和掌控之上的,是对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可以说,钱钟书在《围城》中,用他独到的小说艺术,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性图景,与叔本华思想在思想深度和内涵上展开了难得的碰撞。通过读者对小说里所体现的一种“生命中的矛盾与挣扎”,或许我们也可以发现,哲学与文学的碰撞,可以带来更深远的思想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24a724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