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对一个观点娓娓道来,用事实循循善诱地指导读者如何理解一些经济中的谜题,随者某些话语有些重复,并不会显得拖泥带水,也不会感觉太过啰嗦,而是让读者不断在联系前文,理解起来更加清晰,观点不见得人人赞同,但周老师至少铺展开来,有质疑的大可细细考证,毕竟经济学史上有很多学派,他们对同一个理论有截然不同想法。 首先看写作手法,其实所说的东西很平淡朴实,但是周老师对价格理论的运用却是非常的娴熟。51篇评论由浅入深。同时由于初次发表时可能是每周一篇,后面的文章会带到前面文章的结论,有助于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是2年间发表于经济报上,所以采用评论写作方式,所以没有理论和实证计量分析,更多是从社会学笔法写经济原理。 再谈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内容 按照作者的解读,货币增发的一大源头是为了稳定汇率的央行购汇行为,另一大源头是政府卖地拿钱再投资和银行吸储放贷的高能放大效应。就第一点来说,中国人多,劳动力过剩,生产力大于消费需求,国内不需要那么多产品和劳务,只能卖给外国换美元,所以贸易顺差不太可能短期结束。而汇率稳定是关系到过剩产品和劳务能否卖出去的关键,能否解决广东两江的上千万务工者的饭碗生活问题的关键。而另一方面,政府卖地和银行吸储放贷的货币高能放大循环又是各自利益驱动,更是中国特色。如此推导而言,中国的货币量很难控制,物价无法不涨,货币有流动性,流到楼市则房价必然要涨。那周老师是否也该大量买房屯房,似乎这是中国现状下一个理性经济人的理性决策才对? 说到解决之道,对于第一个源头,便是不再允许央行通过财政预算外的投放基础货币来买美元,而是用财政内盈余购买,从而不增加货币总量。但我深深怀疑此建议的可行性。让财政拿本来可以用作其他消费的盈余买美元?买来美元又不能统统进口消费品,岂不是活生生削减财政的吃喝拉撒旅游消费?拿三公消费来囤积美元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防止通货膨涨?目前的国内公权力有这份道德责任感么?用损失可以带来短期快感的三公消费来换取长远的汇率稳定加上抑制通货膨胀,这似乎不是我所生活的中国社会。对于第二个源头,政府卖地和银行促使货币循环并非问题所在,只是政府卖地存在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只给农民一点点恩惠便可以征地再挂天价卖出,投入微小换来天价收入,自然滋长挥霍腐败,这是分配问题。 话说回来,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财政又不愿意出钱买美元,那就只能央行印钞来买进美元储备。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央行的货币投放也就无法遏制住。只能靠“水多了加面”,多开发一些资源产品劳务投放市场锁住货币,进一步深挖货币市场,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原来成本价公房上市,新技术导致产品大量增加,从而消耗掉过多货币。同时靠央行忙里忙外发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把老虎关在笼子里”。根本上我们的政府相信凯恩斯说的而不相信弗里德曼说的,都相信靠适度通货膨胀刺激经济,那中国的命运就是要继续通货膨胀下去,投资手段太少,大家持币没有安全感,那就只能投资房产。买房的人多了,价格自然还要涨下去。 最后有个疑惑:周其仁老师从经济学角度评论了我国近几年来宏观经济的货币作用,比如货币超发如何出现、国外向中国巨额入超货币如何成为通货膨胀的源头、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但疑问在于对于外汇储备过多,巨额入超货币,欧美是如何处理的呢?美元全球货币可以在各国开放购买,欧元、日元认可度也很高,可以世界流动。但是其他各大国如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外汇增多、货币入超。本币没有作为全球货币也就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买卖,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进入国内的入超货币呢?还是说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只能忍受通货膨胀,房价高涨,物价高涨?周老师给出了如何处理入超货币的几个方法,不知在中国是否可行。希望以后能看到介绍货币政策的国外经验,尤其是像中国一样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31184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