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头条 作者: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0期 中考体育究竟在考谁? 热议事件 阳春三月风光好,但时近中考的孩子们无暇欣赏美好春色,迫在眼前的体育考试已进入倒计时,让其中一些“困难户”寝食难安。大人们“谁让你平日不注意锻炼”的斥责,似乎不无道理,又似乎让孩子们备感冤枉。 人民日报 中考增加体育已有十几年,据说是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采取的举措,考试项目和计分方法一改再改,变着花样地考。赞成者称“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们更不锻炼了”;反对者称“为考而练非但不能养成锻炼习惯,反倒是加重了应试负担”;持中间态度者承认“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提不出良策。 专门补习体育的课外训练班乃至体育家教有了市场,堂而皇之。只要应试尚存,有求必有应,供需关系使然,拦也拦不住。苦了孩子,累了家长,肥了办班的,还颇有“愿打愿挨”之意。 邻家有女,学至初三,为完不成数十次连续垫击排球的考试焦急,家长要我帮忙。我也只是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不要急,大胆把球垫高,就会从容得多。后来,家长兴奋相告:“真管事,孩子通过了!”其实,若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紧,何至于如此!我也不知是在说家长,还是说老师,抑或在说考试这码事。 参与体育,健其体魄,本是快乐之事,谁愿意自己打小就病恹恹的?很长时间里,以为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罪魁,夺去了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时间,然而,如果得到半日闲,谁能保证他们一定去锻炼身体,而不是去泡吧、打游戏?没有积极有效的引导,包括健康的价值取向,无论考不考、怎么考,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不如自己小时候身体好、体育能力强,可光是叹气又有何用! “积分入学”能否通向公平? 新闻事件 日前,深圳市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申请陆续开放。深圳对所有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适龄少年儿童一视同仁,实行“积分入学”,根据积分情况排序安排学位。“有房”和“有户口”在不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的区,分别享有不同类型加分的标准。以罗湖区为例,在该区是否有住房成为积分最重要指标,由此引发公众争议。“积分入学”是否有“拼爹”之嫌?它在实施中对教育公平又将有何影响?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刘精明 诚如政策制定者明确表达的,“积分入学”决非纯粹的教育政策,它更主要的是为了选择目前这个城市“最需要的人”,它只不过是众多城镇落户政策的附属物之一。 实行“积分入学”的城市面临的瓶颈是,资源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因城市人口日益增多而产生的需求。这样,设定“非我居民”的标准就是这些城市最为急切的政策目标。因为不仅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等,一切城市资源都是有限的。 珠三角是我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多数城市已经成为“新移民”城市。一块蛋糕,原住民想多切点就排斥外来人,最有力的工具是制度盾牌——“户籍”。来得早、较成功地定居下来的移民,或者是那些取得了城市合法身份的移民,想多切点,就得想办法排斥新来的移民。他们运用的是市场能力,即财产权利——“住房”。最新进来的就需要相互竞争,优胜者自然是功效稍次于财产权利的教育文凭的持有者。被排在优胜者后面的若还需要争夺,那就得靠技术甚至体能比拼。 从父母的房产、居留时限,到父母的学历、职称,这样的学位分配标准与其说逾越了“户籍”的藩篱,不如说是移民社会中基本的社会排斥逻辑的内在演进。 实际上,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一样,都是非稳态移民社会向秩序化社会演进道路上的“定型胶”,是一件件建构新移民社会中等级秩序和阶层结构的合法外衣。我们看到的“积分入学”办法中诸多与教育公平相悖的条款,其实都是在这个逻辑下是最自然、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积分入学”通过遏制弱者的教育需求来解决眼下的供需紧张问题,流露出大规模移民背景下多数城市对未来教育负担的焦虑和恐惧。而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这个城市后续的以教育公平为主旨的政策蓝图。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城市未来的人口规模特别是移民规模、教育的需求规模和基础教育的投资规模等,作出科学的预测,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和既有教育基础条件来确定基础教育的财政预算。其次,在城市内部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学校层面上尽量减少教育不平等的来源。再其次,如果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则应考虑建立以儿童能力为主、家长资格条件为辅的竞争机制,同时,一定要建立弱者的保护机制,对那些长期生活在本城市但又未能顺利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的儿童,应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建立与流出地政府之间的协商、沟通机制,充分监管并保证每个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4c1064eefdc8d376ee32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