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问题面临诸多问题-

时间:2023-03-01 18:2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养老问题面临诸多问题

2010-10-13 10:57 工人日报 】【打印】【我要纠错

现代化的养老质量保证在于专业化,国家财政应该把资金投入到有老年医学立项的医学院,以帮助培养人才,同时严格监督,使物尽其用

编者按: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在阳历的1016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始于战国,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沿袭至今。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到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现在,每个家庭都有老人,甚至许多是高龄老人,自然,重阳节也就成了与亲情有关的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节日。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裴晓梅博士,从事涉及老年人社会照料、医疗改革和社区发展等有关项目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久前,她的专著《老年长期照护导论》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老年长期照护的专著,书中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老年长期照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服务体系。她说,我们是整体经历老年的第一代人,因而,有必要把国外老年长期照护的经验介绍进来,希望我们的养老产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据裴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我国开始研究人口问题,在研究中发现了将出现老龄化趋势。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科技医学的发展,使人的寿命大大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目前大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二三十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存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在缩小、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加上人口的长寿,使得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内容和挑战。 民营养老院需重新定位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民办养老院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到今天,虽然民办养老院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民办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也很高,经调查发现,虽然从硬件上说养老院好建,但为老服务的质量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养老院看似豪华,它的设施却不是老人需要的,而老人想要的照顾却又得不到,因而,养老服务业急需产业化。

裴教授分析说,这是一些民办养老院的定位出了错。那么养老院应该收什么样的老人?养老院应该建在哪里?养老院是否该追求所谓的高档、豪华呢?

人人老了都要去住养老院,这话听上去是那么回事,但专家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房地产商引导下的专家、媒体对公众的误导宣传。西方的经验已经证明,90%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这最符合老人的实际需求,中国的情形也是这样;此外,5%有特别需求的自理老人愿意过更好的养老生活, 选择去住豪华养老院,这属于有特别需求的群体;而老年人比例中有5%的失能失智老人,由于家庭没有能力照护,在社区也无法获得照护,所以选择去养老院。

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建有养老院,而房地产商也常常打这块环境牌,吸引眼球。专家说,从方便程度来说,养老院应该建在社区,与老人的生活环境没有分隔,而老人一旦远离了他熟悉的生活环


境,到离家很远的养老院,会很快陷入孤独、绝望,死亡率反而升高;同时,康复中心也应该建在社区,就近方便是养老的根本。因而,通过专业养老院的中心作用,提供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辐射到社区,使居家养老也得到了专业服务,使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立足于社区健康发展起来。 立法的需要

裴教授说,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法律框架的保障之下,当务之急是必须立法。建立长期照护的法律保障,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框架的细致规定,才能明确在养老问题上国家、个人和企业及其他机构的资金配备、管理与使用,使公共资金支持信用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监督管理机构的评估要跟上,以保证优胜劣汰。

裴教授说,人口长寿的一个结果就是失能风险的增加,相当比例的人口在一生中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失能的状态下生活的。因此,长期照护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与长期照护相关的立法和政策,开发和实施了相关的项目,它们已经成为社会卫生和福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为长期照护立法的五个国家是奥地利、德国、荷兰、以色列和日本。法案一旦生效,会覆盖所有的需要长期照护的人口,为此,有的国家会通过两个或三个类似的法案。此外,立法还具备提供全面服务的特征,如荷兰在1968年立法时法律框架只限于支持护理院的照护费用;到1989年,其立法规定的服务范围已扩大到提供社区、居家照护和家庭帮助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立法的国家在一开始就建立了包括多元服务在内的立法框架。

裴教授说:目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尴尬:老年人口一半以上在农村,一半以下在城市,城市的养老已经有了养老院和医保,在农村还没有养老这一块的保障,新农合还没有制度化。我们既没有建成现代模式,又正在丧失传统的养老方式,这是中国社会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的老年人口巨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少犯错误,朝制度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近年,随着政府对民生投入的加大,公共资金开始补贴养老院,这是好事,但如何使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裴教授说,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是建立专业的养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人才。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基本是农民工,由于一些短期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很落后,他们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在照顾老人,所以养老服务业的口碑一直不好。无论是住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都缺乏专业服务。

裴教授指出,围绕这个产业要建立多个专业,如医学院应该建立老年病医学专业,需要4年的医学业加2年专业的老年病知识再加12年的临床经验的学习,因而,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老年病专业医生;同时,护士专业也分多种等级,从4年本科到2年制的护士助理等一套完整的模式;此外,营养师、治疗师、康复师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国内稀缺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老年照护服务有着广大的市场,可以解决大量的医学院学生的就业,而目前国内医学院却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42b7c70c22590102029d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