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的“床”作何解 我看到很多教学参考书和课外辅导材料都把《静夜思》的前两句解释成“床前一片明月的光辉,让人怀疑这是地上铺着的一层霜”。最近我又看到一些资料,把“床”解释为“井栏”。古人用井代表家乡,人与井是不可分离的,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我也觉得第二种解释比较恰当,更合理一些。因为井都是在屋外的,诗人在夜晚,站在静静的院子里,看到井栏旁明月的光辉,就怀疑地上下了一层霜(霜是不会下到屋内的),所以才会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到底如何理解“床”字呢? 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中心小学曹桂修 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传统的理解是睡觉用的床;另一种把它解释为井栏似乎也合理,但仔细推敲却站不住脚。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上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蒙眬之中乍一看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醒了。(马茂元)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字:疑。如果把它理解为“怀疑”,那么整个诗句就不太好解释了,怎么会怀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马茂元先生释为“好像”是有依据的。《汉语大字典》在“疑”字条中,有一个义项即解释为“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县流泻鸣琴。”(县:通“悬”)李白诗中还有一个“疑”字也作“好像”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个“疑”解释为“怀——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 / 2 疑”就更加行不通了。 “疑”字,在与小学《语文》第三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好比、好似”,也就是两句诗连起来构成一个明喻,这样解释起来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再说,把“床”解释为“井栏”也会遇到麻烦,那个“前”字就不好落实。“井栏旁”“井栏四周”都好讲;“井栏前”不好讲,因为井栏的方位分不出前后左右。月光是照在井栏四周的,这个“前”字恐怕就否定了把“床”释为“井栏”的说法。所以,这个“床”字还是应当解释为睡觉用的床。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84630e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