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为环境保护所采取的行动 国际社会为环境保护所采取的行动 1、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 1)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2)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3)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被誉为“国际环境政策的起点” 宣言强调:环境问题不仅仅限于环境污染,更涉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树立全球环境一体化,共同保护生物圈的整体观念,唤起全人类对环境及资源问题的普遍重视。 2、环境与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 1)1982年5月,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特别会议,总结国际社会彼此合作解决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1983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该委员会第八次东京会议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发展的总目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 环境和经济应协调发展,人类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的基础上,而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被誉为“二十世纪地球盛会” 1)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2)发表《二十一世纪议程》; 3)全世界各国最高领导人共同做出政治性承诺,要求各国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环境问题。 4、《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 1991年,国际商会(ICC)发布《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提出环境管理的16项原则, 号召全世界的工商企业按照这些原则进行统一的环境管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 5、各国环境管理行动 1)1977年,德国制定“蓝色天使”计划,由德国质量保证及标签协会授予那些与同类产品相比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以环境标志,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 2)20世纪80年代起,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法国、挪威、瑞士、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效仿,实行本国的环境标志制度。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发表 1)是有关环境问题第一个写入数字目标并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2)限制使用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3)规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8-2012年期间,须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b00b3d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