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雅韶镇十八座村 简介:古老的院门,斑驳的墙面,巍峨的祠堂,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雅韶十八座,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村,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古村有十八座大屋,房屋上又有两只独具特色的大“镬耳”,十八座、“镬耳屋”便由此得名。 与十八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相映生辉的,还有这里传承至今的深厚文化底蕴,自清康熙年间至今这里人才辈出。 如今,当地政府和谭氏后人正为十八座申报“广东省古村落”而精心准备有关申报资料。不久的将来这座古老的村落,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由来:有关雅韶十八座的由来,在西元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距今约250多年前,西元村有个叫谭谓的人。谭谓擅长贩牛,据说当时别的牛贩的牛发牛瘟,很多都病死了。谭谓的牛也发过牛瘟,但他把牛赶到村外的长塘浸过之后,牛就奇迹般地好了,因此在那个时候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之后,谭谓想建房子,就和他的伙计去城里买木材。谭谓是个不修边幅的人,又没有老板的架子,当他向一家木材店的老板询价时,老板扫了他几眼说:“那个木材很贵,你买不起。你旁边的老板有可能买得起。”木材老板所指的“老板”,就是谭谓的伙计。伙计比老板穿得光鲜,难怪木材老板以貌取人了。 谭谓没有说“他是伙计我才是老板”,而是说:“要是我买得起呢?”木材老板说:“你买得起的话,我就买一送一,你‘整’(阳江方言,建的意思)一座屋我送你一座屋。”谭谓说:“此话当真?”木材老板说:“一言九鼎。”谭谓说:“好。”谭谓差使伙计回家取钱,一下子买了九座屋的木材,木材老板也真的兑现了诺言,送了谭谓九座屋。这就是“十八座”的由来。 革命史:十八座不仅在建筑上极具特色,而且还延绵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条小小的村落里,族人历来重视读书求知,重视教育,总祠和分祠都免费开放供族人子弟入学读书,故族人容易接受新思想。早在大革命时期,便有族人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风潮更甚。1948年春,共产党人谭保业奉命回乡发展武装斗争,与其在乡间的兄弟谭保亚研究行动方案,对当时农村形势进行了分析:以祖屋为“大本营”,以钓鱼台为联络点,由谭保业居住在钓鱼台以便进行工作。 他们首先确定以统战工作为核心突破点,分头做好在乡中有威信又较开明的上层人物的思想工作。这样,共产党人不仅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掩护,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援助。除此之外,谭保业两兄弟还做好对放假回乡的大、中学生的统战工作,建立群众外围组织。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周围群众基本被发动起来。1948年秋,200多人在十八座里开骨干分子大会,成立了雅韶农会和雅韶壮丁队。以雅韶壮丁队为首成立抗征会,进行反三征工作。很快,驻雅韶民国税所和杜村庙粮仓的人员全部撤离雅韶。 是年八月,谭保业召开雅韶骨干会议,决定成立雅八乡人民政府。1949年7月,恩、阳、台独立大队扩编以迎接南下大军,雅韶即输送谭琼玉等人参队。是年八月解放前夕,准备做好地方政权接管工作。——根据谭保亚回忆材料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132b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