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评价 孩子的自我评价 “从觉察到自我,了解自我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到抛弃自我或达到无我,是一个超越的过程。也许这是自我认知的最后终结,而生命体的死亡只是自我认知的停止或中断。” 当年的我坐在慕尼黑大学的教室里,听着讲台上的白皮肤蓝眼睛的教授用英语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佛家的老僧。 每一个人降临在这世上,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属于什么地方?”,犹如很多失忆者在醒来之后的第一句话一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会需要确认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归属,然后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的判断以及对我们内心状态的预估。 自我认知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简单的说,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认识与调节,以及自我评价、自我规划的能力等,其中包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缺点,意识并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望,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和反省,人的一生都在进行,它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可我们是否对于“自我认知”有一个非常客观和清醒的了解吗?我们经常会谈论自己的孩子不自信、胆小,做事情没有目标,不能很好和别人合作。我们风风火火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要求孩子大胆,鼓励孩子自信,帮助他们设定目标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帮助您的孩子认知他自己。 去年,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她在陌生环境中显现出的恐慌和自我保护让我们觉察到在她经历中的颠簸。果然,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她从小就更换了不同的城市与学校,让她在大脑里没有办法回答自己的“归属问题”,她的胆小在我们不断的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归属感中慢慢的消失了。 如果说人对个体存在的认识和归属感的影响了他的安全感,那么孩子是否能够准确的认识自己行为和能力上的水平则体现在孩子的目标设定和自信感。当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估计偏低的时候,他的目标设定就会差强人意并且体现出不自信,当他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估计过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我们经常说的“眼高手低”的状况。 每个人定义的快乐与幸福都是不一样的,到底什么工作什么生活状态能让我们快乐与幸福?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与幸福,这个答案则来自于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我们是否经常机会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们是否会帮着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使用自己的情绪。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些误区:首先,是对“自我认知”的误解。人们把自我认知和通常意义上说的自负、有个性、自我为中心等同起来而忽略了它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其次,个体缺乏进行“自我认知”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很少有涉及这样的教育内容,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他会因为什么开心,因为什么难过,愤怒和兴奋,很少有人问我们现在的情绪如何,很少有人倾听我们的感受和想法。最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机会、学校机会、家庭机会),而缺乏自己对自己评价的机会。关于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需要是什么,我要怎样的生活等等这些似乎更多的是经由别人来告诉给我们的。来自于父母、老师、同伴等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可能导向负面的结果。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提升对自我的认知?我们为父母提供几点建议,这些看上去很小的'细节如果能坚持成为父母和孩子交流中的习惯,就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分析自己、认识自己。 第一, 告诉孩子他的祖国,他的家乡和他的家庭。和孩子讲家族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通过述说家庭成员及祖辈的故事,孩子能够了解到家族的历史,强化身份的认同。孩子也很喜欢听自己更小些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历史。一本相册,可以成为父母和孩子回忆、分享、交流的美妙时刻,有促于提升孩子的归属感。一个玩具、一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48a547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