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遥想——长安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时间好久了,有一晚正心境惨淡百无聊赖,收到短信“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我回“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白乐天的诗,是妇孺皆能识的质朴可贵。我说西安是一个我第一眼见到就险些流出眼泪的城市,不为别的,只为从小在诗中所识的长安,此时居然真真实实地踏在这土地上。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西方人喜用《圣经》里的名字为孩子命名,而中国的父母惯用诗意的字眼为孩子取名,所以有人说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作用。你看,若读诗,怎能不读唐诗,若读唐诗,岂会不见“长安”?当年,年始十七的白居易带着少年人初涉世事的热情和青天揽月的壮志来到梦想中的长安,在拜谒顾况时,名望极高的这位前辈看着眼前其貌不扬的少年,调侃道:“‘白居易’,长安的物价很贵啊,你想在这里白居可不易哪!”乐天只是向前辈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读罢,心下惊叹:“如此少年,要居天下何难?”不要批判那时的读书人“学得文武艺”只是为了“货与帝王家”,他们的理想是匡世济民,将一身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只是途径而已。而当时仰天大笑出门去,径直来到长安的人,哪一个不是一身的才学,满怀的抱负,才高可居天下的又何止白乐天一人?于是,一时间,所有的故事都聚集到了长安。 我在朱雀大街寻找玄都观,耗了大半天问了无数路人,最终怅然而归。已不是开桃花的季节,而我依然想要亲见一眼刘禹锡所谓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想体会他十四年后重返长安,再游此地时“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傲气。而我最终未能得偿所愿,也罢,即便寻得玄都观,又能何处去寻刘郎的俊朗风流? 大慈恩寺的牡丹已经开过了,无缘一睹那富贵之花。我登上大雁塔,入口处塔壁上有明清学者所提的诗文,“雁塔题名”,这是唐代读书人科举高中后的一项例行活动。我由此想起乐天“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志得意满,以及三次考举,四十六岁终于及第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异常。我在雁塔内,抚摸着壁上的字样,试着感受当时的士人们,十年寒窗,一朝及第的心情。 多少年了,雁塔依旧矗立,而当初设计督造这座塔的人,却在哪里?玄奘,我想象着这个僧人,历时十七年,途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为大唐带回数量极多的佛教典籍和佛骨舍利,那途中是怎样不为人知的艰辛,那支撑他的是怎样坚不可摧的力量? 长安,你太厚重,太厚重…… 这里究竟有多少旷世的宏伟和多少凄恻的缠绵,我不敢细数。在傍晚时分登上钟楼,成百上千的燕子围绕着夕阳下的古楼飞鸣,楼里有老人在吹埙,我始终认为,埙,那是这世间最为忧伤的乐音。我买下一只,请老人为我在它的背面刻下“长相守”的字样。长相守,在长安。我始终记得《大明宫词》里的那张弦琴,和那段关于“长相守”的爱情。始终记得,阴谋、权利、爱情、亲情纠缠交织的大明宫…… 在大明宫遗址看到的,只是大明宫建筑群的微缩景观,和一些土台遗迹,但即便只是这些土台,也足够感受那种宏大。之前看到有关于该不该复原大明宫建筑群的议论,我无意嗤之以鼻。当年大明宫的设计者必定是怀着傲视天下的心态和胸襟,设计出这样的建筑,这种胸襟是缘于他们的身后有一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而不论是设计者、督造者,乃至夯土的工人,他们的内心里,都满是乐享太平的安详和活于盛世的骄矜,于是才共同完成了那样一个不可企及的雄伟和妩媚。若要考虑复原大明宫,我只能说,在盛唐的面前,今天的复原无论以什么姿态,都只会是一种惨败。只看复原出来的丹凤门就能知道。我和所有的游人一样,站在丹凤门下拍照,而我内心里却不敢去想,当时称为“盛唐第一门”的丹凤门,竟只是这个样子? 到西安的游客极多,黄色白色黑色各种肤色的游客都极多,我想,它是十二朝还是十三朝古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汉、唐两代的帝都,又尤其是盛唐的帝都。我常与朋友调侃说,若生在盛唐,我们便如今天的美国人一样牛X了。朋友说那岂是今天的一个美国就能比拟的,我亦深以为然,万国来朝的宏大气象,谁欲与之比肩,都只怕会羞红了脸。我从来认为人有贫富之差,但绝无贵贱之别。却惟独李唐王朝的帝君,我从未怀疑过他们的高贵,这种高贵源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血统和自幼秉袭的教育。 一大早独自出门,换乘了各种车最终辗转到了乾陵。乾陵本是高宗的陵寝,武则天作为皇后的身份与丈夫合葬在此,而人们却都只为着看武则天的“无字碑”而来。想来,如若没有这个太过能干的皇后,高宗该也是披着一身赞誉的英君明主吧?高宗并不昏庸,只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太过耀眼,这才遮盖了高宗的光芒。武则天为高宗立的述圣记碑已然字迹漫灭,而她为自己立下无字碑,意图不过是功过皆由后人书写,哪料如今那碑上都是些宋明清的无聊文人类似“到此一游”的题记。 乾陵地宫并未打开,倒是几个太子公主的陪葬墓得以进入到地宫游览。我至今记得进入章怀太子墓地宫时的阴冷是那样的异常,身边的游人都说,几个地宫,这里最冷。章怀太子,李贤吧,李家的男人,哪个不是文韬武略英武非凡,可惜是处在了权利的中心,难免成为阴谋的牺牲品。而那阴谋有时不是因为愚蠢的嫉妒和虚荣,而是源于一种与他同样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我想,这便是这地宫异常阴冷的缘由吧。 读《红楼梦》甚至连贾家那样的一个家族我都害怕读到它的衰败,何况那是一个大唐王朝,所以一直很怕读中唐后期和晚唐的诗。我去的时候,乐游原上还是有老人在悠闲地消磨时光,也有小孩儿在池塘里戏水,当日是否也这样?李商隐登上长安城南面的黄土台塬,整个皇都尽在眼底,繁华依旧,却早已失了根基,衰落只在旦夕。诗人感伤,一腔热血两行清泪,颤声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盛唐的衰落,像是必然。却留给后人多少感概,多少唏嘘,关于盛唐的怀缅,铸就了多少不朽的诗篇。 天快黑了,我在城墙脚下的公园里坐着,听西安人说话,看他们跳舞的跳舞,散步的散步。恍惚间看见眼前的西安人都换上了唐代的装束,渐渐明亮起来的夜火成了盛世中的长安。终于明白,盛衰何足叹,古今一梦,也不过是换了衣冠。 突然放晴的夜空,抬眼看见了长安一片月,也终于感到了那条短信里说的“坐觉长安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715edda2161479161128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