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密溪淌绿水

时间:2024-01-01 17:3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离瑞金市区四十多公里的九堡镇凤凰山下,有一处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的村庄,这就是客家古村密溪。

当岁月悄无声息地把漫山遍野的脐橙、柑橘催熟,把草木催黄的季节,我趁搜集《中国楹联集成·江西卷》对联资料的机会,我终于来到了古村密溪,这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进入该村,只见松竹掩映,河水环绕,古塔高耸,山川雄秀,气势不凡。有几条小溪流经该村,有文载这里是村周围高中间低,小溪密布而得名。

据《江西省瑞金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从外地迁来,繁衍至今已有近三十代了。许是罗密峰喜欢这里密织溪流,便用了名字中的密字和这一地的溪水,叫开了密溪名。这也许是密溪之名的来历的另一个说法。

密溪村地处宁都通往瑞金的古驿道上,千百年来,承接过一批批自北往南迁徙的客家人的脚步。今天,村内卵石铺就的古道犹存,这些石板路又可分五个方向连接村外的大道,成为古时瑞金境内四通八达的重要通道,曾为古密溪带来了繁荣和昌盛。阙维枚在《密溪记》中有:&&自外入者,行至峡,几认得路,若《桃花源》然。一语道破了密溪的形胜,亦可知他是从密峡的水口进村的。 密溪村一大特色,就是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宗祠、华宅逶迤成片。大凡客家村庄都有祠堂,但是象密溪这样成排五栋祠堂的还真少见;彰显密溪文化底蕴的水上戏台,实属国内外所稀有,如果他们不解说,外人根本不知道在叫月池的池塘里立着的十二个石墩,是用来搭戏台的;还有理学壁刻、善捐牌坊比比皆是;四面山峦上,各巅矗立着一座人工营造出来的风水塔,四座古风水塔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在远处山顶上,一个村子有四座古塔,也应该是举世无双吧?它犹如四道屏障,紧护着密溪村&&

村里的罗振坡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密溪村村民,省作协会员。年逾古稀的他用两年的时间,在轮椅上完成了约25万字的《密溪村文史资料汇编》一书,记载了密溪古村的历史演进、兴衰交替、名人雅士、传奇故事等文史资料。有他这样一位当地文人帮忙,我搜集起对联资料来就省时省力多了。待到我办完正事后,我就向老作家了解起了密溪村的历史来。

罗振坡老人的家很简陋,他赠送笔者一本他编写的书时说:这本书,只是希望可以把我们密溪古村的历史文脉,很好地记载和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以及更多的外来人了解密溪。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罗振坡老人已有20多万文字发表在了报纸杂志上。老人的乐观、积极、爽朗和大义感染着我。这书一问世,就吸引了各地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考察。甚至有外地人带着风水先生慕名前来堪舆,把密溪看成风水宝地了。

清末罗氏族谱记载,密溪人耕读并举、艰苦创业和曾经一度繁荣、人文荟萃的兴衰史。原来,密溪村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王、宋二姓聚居,南宋咸淳年间,有罗密峰和他的父亲从兴国白石而来,贸易于宁都瑞金之间,经常歇脚于密溪这一带,也许是在一个地方来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产生情愫,乃至恋恋不舍,当他父亲去世后,罗密峰便举家迁到这里来了。

罗密峰自凤凰山下开基后,充分发挥他们顽强、勤劳的精神,奋发开拓,在山上种植竹、木、油茶;山下修河、造田、做房子。披荆斩棘,不避艰辛,很快地奠定了一个村庄的雏形。他的子孙慢慢地多起来,原来的王宋二姓日久渐微,到元代中期全部易主,土地山岗改姓罗氏,罗姓繁衍成了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与理念皆自成一体的宗族。至今,全村已有罗姓村民600户,3700余人,主要分布在罗屋一带,并以罗屋为中轴线,由东往西延伸发展。屋宇


多为坐北朝南,面对南边的水口,据说这是先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而成,有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势。

这里现存近百幢大大小小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规模宏大的主要有罗氏大宗祠、罗应文公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皋泽公祠、密峰太公祠等十几处,一般占地面积都有三四百平方米左右;大小不一的私厅、私宅,则如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地散布在村内。结构多为砖木,也有一些祠厅全用木料构建,昂首飞翘,颇有特色。大祠堂门外两边的石狮及刻有翰林、进士等字的悬匾,表明了本族人中曾有高中翰林的地位与学识。这些在客家的祠堂建筑中都极具代表性。

据谱载,密溪晚清时期还曾设圩市,每逢圩日之时就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后因战乱而废圩。今天,仍可以从遗存在两条相互贯通、绕罗屋而行的石板巷道,以及在宽大的内围砖拱门等遗迹中,仍可看出当年集市繁华的影子。

客家人因属迁徙外来者,在初到一地时常常得不到与本籍人一样的待遇。为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富有山地开发精神的罗氏家族初具规模之后,就在居住地兴学办教,外聘先生专为本族子弟设立学堂,鼓励读书。到清朝时,这个村共培养出秀才以上学位168人,其中岁贡52人,举人、进士、州同等11人。村里知识分子地位很高,三代无白丁的比比皆是。密溪历史上乡宦众多,文风昌盛。我总感觉当年的密溪人眼界是够越宽广的,他们站得能看得远,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眼界决定境界。因为自明朝起,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人才。据说,有一年乡试,这里一天就考取了8名秀才。谱书载,该村先后出过从九品以上者76人之多。比较著名的有明代洪武嘉兴县丞罗应文;化年间东莞知县罗汝洁等。

不过,密溪真正有人文内容的时代,是一个没有做过官的人开始的,他就是清乾隆年间的罗台山。从这个时代起,密溪村开始出名。

罗有高,字台山。清乾隆三十年举人,虽两次京试未中,但因文章出众,流传全国,影响后世。他几乎是个全才,《道光瑞金县志》和族谱记载,台山幼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杨雄之言。及壮,为古文辞,出入韩、欧间言,他乃潜心理学,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并旁及兵符,技击皆精,著有《尊闻居士集》八卷传世。文学方面,罗有高以散文见长,既取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他的传世之作《尊闻居士集》当年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入第一批整理项目,由此可见其对后人的影响有多大。其生前学识渊博,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墓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也正是自乾隆年始。紧接着道光年间又出了罗大用、罗汇等举人,罗大用后来还被钦赐翰林院检讨职。此外,清代时村里建有名为南屏书舍的书院,据称有万卷藏书,有《南屏书舍》诗云:前贤乐育揖书斋,后学相承惟素怀,闻道台山文集出,才人学府一时皆。

即使是自解放以来,密溪村也同样人才辈出,先后亦出有有将军级人物、副厅级干部、工程师、教授、企业家等一大批人才。

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正是雄厚经济实力,才使密溪在明清时建筑了一批规模宏伟的屋宇。据称,在文革之前密溪村中历代旌表乡宦、名人的碑和坊达近百处之多,可惜大多被毁无存。综观密溪村史,可以说是密溪人以自己的艰辛造就了一度的辉煌,并为后世留下了这丰富的遗产密溪古民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aa8d099ec3d5bbfc0a74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