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时间:2023-02-12 16:0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很早就听说过“马太效应”这个词,但一直未曾真正了解。读了此书,让我感触颇多。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1968年首次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他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圣经》在“马太福音”第25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经济学界用它提醒决策者,要避免贫富差别过大。此术语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教育实例,让我印象颇深: 小丹是某中心小学的三好生标兵,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歌善舞,素质发展比较全面,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老师更是视其为心腹骨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捧为掌上明珠。只要听听同学们的反映,就可知道她得到的优待:“老师心里,只想着她一个,她就像一个小太阳,什么荣誉都给了她,什么三好生十佳少年都她一人承包了。“老师就夸她素质好、能力强。出风头的总是她。“她明明犯了错误,班主任还要袒护她。”„„

这种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做法,在小学班级里并不少见,这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的确,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也是处处可见。常常听一些班主任老师提起差生怎么怎么难管,其实也可以说是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在作怪。“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的现象不时的在上演。这无意中我们伤害了所谓“差生”的进步积极性,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甚至导致一个孩子一生命运的改变,而且也会很大程度地助长所谓“好生”的自大心理,在学生之间人为的制造等级、差距,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我们常抱怨社会能公平公正一些,上级领导能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费厄泼赖”是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的,即“fair play,意思是公平比赛。教育需要费厄泼赖。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心态放平,公平地对待


每一名学生,无论成绩好差,都应当尊重他们。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管理的经验还需要不断积累。在本学期,我尝试值日班长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同学,不管成绩好差,都体验一下当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滋味。通过这几天的家访和学生及家长的聊天,得到了赞同的声音。特别是几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其实他们内心也是多么希望当班长。希望通过这样的锻炼和体验,不仅使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那些所谓的“差生”也能从中有些体会和领悟,得到一些改善。



绍兴市马山镇车恂如小学寿文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73175b804d2b160b4ec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