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作者:邢德藏 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3期 摘 要: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主张,他的教育思想的显著特色就是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徹并落实到改造社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去,从而使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其教育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相通之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梁漱溟;思想;教育;乡村建设 一、乡村建设运动在现实发展中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省邹平县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曾文明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推行是基于他改造中国的基本设想之上。他在《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中说:“中国社会一村落社会也。求所谓中国者不于是三十万村落其焉求之。”他认为“因为从我的眼光看,中国有两大缺欠,中国农民的散漫几乎到了自生自灭的程度。农民不关心国家,国家也不管农民,农民散漫,缺乏团体组织,这是一个缺陷。”梁漱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根基在农村、根本在农民、出路在教育。他所认知的当时农民的现状,已经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化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发展黄金期步入新阶段。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尤其是十九大以后,中国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面貌也焕然一新,每一个人都比以往更加关心伟大中国梦实现,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现实难题和重大挑战。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三农依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点,也就是梁漱溟认为的农村发展薄弱是一个缺陷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通过乡村建设来解决,只有通过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现状,进而发展乡村,改革乡村,推进社会变革。梁漱溟认为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我们只能从农村的新生命上来求中国的新生命,中国不能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都市畸形发达而破坏乡村之后尘。中国要走谋乡村发达,完成“乡村文明”,进而以促兴农业而引发工业的路。梁漱溟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兴亡系于中国能否工业化问题。”因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梁漱溟认为“创造新文化要以乡村为根,要以中国的老道理为根。……老道理虽多,要不外两点:一是互以对方为重的伦理情谊;二是改过迁善的人生向上。”因此,乡村教育的内容“必须从平淡处入手”,以精神为重。梁漱溟特别重视“精神讲话”,希望由教员对学众进行精神陶炼,重建乡村的伦理道德,增强思想凝聚力。他曾指出,丹麦教育的根本精神是:“民众高等学校目的,是以历史和诗歌为媒介,而唤起民族精神的觉醒,刺激能力的发展。精神的觉醒,能促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梁注重精神陶炼有利于人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播、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尤其是对于现代更加浮躁的青年们,在精神和社会实践中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 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最要紧的两点是:一是农民的自发;二是乡村组织。首先,对于农民的自发而言,启发农民的自觉和健全各种乡村组织就得靠教育。他将乡村教育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各乡共有的功课,一类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的课程。从教育内容设置上,可以体现出梁漱溟教育思想具有针对性,也体现了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梁漱溟说:“此刻的中国,天然的要着重民众教育,或说社会教育。民众教育或社会教育,即乡村建设。中国的民众多在乡村,故民众教育即乡村民众教育。中国是乡村社会,社会教育即乡村教育,此种教育是很活的、很实际的教育,此教育即乡村建设。”由此可见,梁漱溟认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育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推进乡村建设,进而以推进乡村建设发展,来解决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所以梁漱溟非常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他认为,挽救了乡村文化也就是挽救了中国。 其次,对于乡村组织而言,梁漱溟认为“我所想的宪政的中国,必须从地方自治入手,而地方自治又必须从团体自治入手,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实现。……我心目中的做法是将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引进于乡村”“农民散漫,缺乏团体组织,这是一个缺陷”,所以在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建立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这些学校由校董会、校长、教员和乡民组成,是教育、政治、经济、自卫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组织。设立了乡农学校,后又有了乡学和村学。这些学校由校董会、校长、教员和乡民组成,是教育、政治、经济、自卫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组织。每一所学校内部又分成人教育部、妇女教育部和儿童教育部,并借鉴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创立“共学团制”。此外,还设立了一些与学校配套的组织,如各种合作社、自卫队、乡村改进会等。总而言之,他认为乡村建设就是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启发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升农民素质与信仰,把农民纳入社会团体组织之内,培养他们的团体生活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即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相互促进,最终解决中国之问题。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2]宋恩荣.梁漱溟在中闯教育现代亿进程中的思考[A].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4.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颜芳.梁漱溟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4]宋恩荣.梁漱溟教育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5]李玉伟.梁漱溟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1期25卷. [6]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 年. 作者简介: 邢德藏(1988-07),男,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9b3f9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