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子诗歌创作的麦地意象 余干县白马桥乡中心小学 江芳兰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数不清有多少璀璨的星星照耀着文学的天空,海子即是此中一位卓越的诗人,他作为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将目光放远了望,将呼吸潜入土壤深处悉心谛听民族的灵魂,义无反顾地冲破了诗歌创作的枯燥与晦涩,为当代诗文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他独创的审美眼光以及无限的艺术境界,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使其本身也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他的诗歌语言与此前流行的新诗潮的语言全然有别,麦地意象居于海子诗歌意象的核心地位,是海子最为常用并为海子赢来巨大声誉的一项。 海子诗篇中独特的麦地意象及诚挚情感,源于他乡村生活中的经历及由此造就的秉性,是他农家娃儿的“胎记”;而他的诗篇所呈现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则是在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理性追求,是北大学子的烙印。海子的成就,并非仰占才华的理性,而是在理性指导下自觉刻苦追求的结果,只有将海子的出身和他所受的启示,他的艺术和他的现实处境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很好地理解海子诗歌的情思及境界,才能真正把握海子麦地诗歌在当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所指称的“麦地意象”,其构成元素包含了“麦地”以及由“麦地”衍生开去的一系列词语——麦子、土地、黄土地、原野、镰刀、村庄、汗水等等。“它们是如此的平凡,却浓缩了天、地、人三者的精髓,在海子的诗歌中这类词语俯拾即是。”海子对麦地的体验是复杂的,月光下的麦地是安详宁静的,“吃麦子长大的/在月光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麦地》)。麦地又是荒凉的,“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海子感恩于麦地,在歌颂麦地的同时,他又感到无法掩饰的尖锐冲突,“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询问》)。可以说,麦地是海子思想的载体,麦子是海子思想的锋芒——“金色的麦子,纵使折断了麦芒也是锋利的。”⑤即便在写自己的爱情,海子也离不开他的麦地和麦子:“四姐妹抱着这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四姐妹》)海子就是以这种方式把“养我性命的麦子”融入生命的本体。海子所创作的麦地意象会如磐石凸露,一方面缘于乡村所给予海子的浪漫和诗情,另一方面缘于海子所挚爱的梵高燃烧的向日的启示。 一、乡村的烙印——麦地的孤独守望者 海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他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5年,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赤着脚走在广袤的麦地上度过的,在乡村长大的海子从农村得到了青春的浪漫和诗情,进而使海子的生活富有韵味,也让海子年轻的躯体荡漾蓬勃的活力,这是吸引海子的乡村魅力所在,也正是有着这些魅力,海子才甘心在这方“心灵的土地”上耕耘。播撒“诗歌,爱和信念”,因为执着,更因为深爱,所以才有了“请 1 在麦地之上清理我的骨头,”才有了“我们为什么会在河畔拔柳哭泣”。 二、大师的启示——中国向日葵的发现者 海子的诗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深入了一部分人的心里至少可以说它影响着几代大学生们的思维和文化观念,从客观上讲,无疑海子是一个不错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语言上已经达到了极美的境界,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清,如果不看作者很难想象是中国人写的,因为,诗歌里所展示的是一整套的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如果说梵〃高是为向日葵而生的,那么我们要说海子是为金黄的麦子而生,不知道是一种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历史竟然如此的相似,同样的孤独,同样的死亡,一个为了向日葵,一个为了麦子。 海子真挚执著的用生命换取了麦子的光芒,“生命既诗,诗即生命”⑩的这一独特现象在当今诗坛是不多见的,这种生命——艺术浑然一体所形成的艺术张力,使海子的麦地诗歌具有了多维度和深涵蕴的立体感与厚重感,“集抒情诗人和文化英雄、神哲先知、精神分裂于一身的海子”,他的方向朝着灵光灿烂的澄明高迈之境,同时也朝向幽晦黑暗的深渊,其麦地诗歌中的神性光芒和不朽的自然精神,为后来者亮起了一盏充满魔力又不可企及的明灯,使当代汉语诗歌的空间呈现空前的广阔和深邃。当世界充斥技术主义工具理性,当价值意义被消解和重构,当人被物质挤压得无处可逃;此时我们应该提起诗人,想起麦地,也想起死亡……海子被人膜拜,乃是因为他的一生在这一切都庸俗化的时代已形同一则不可能的神话,他用这种不可能向人们的良心发生呼唤,他用这种不可能贱卖了自己浅薄的灵魂,从而使他的麦地文学与生命达到一种极限。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cadf86a0116c175f0e4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