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沈从文:一世恩怨至死未解

时间:2023-05-09 23:5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丁玲与沈从文:一世恩怨至死未解

作者:

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2

19803月号的《诗刊》上,丁玲发表《也频与革命》纪念胡也频。意外的是,文中怒斥了沈从文40多年前创作的《记丁玲》,称此书胡言乱语。丁玲与沈从文都是从湘西走出来的文坛巨匠,交谊颇厚,年轻时还一度传出绯闻,究竟是什么让两位古稀老人反目成仇? 丁玲、胡也频和沈从文曾住一个公寓

丁玲与沈从文结识于1925年初的北京,丁玲只有20岁,沈从文22岁。

1924年,沈从文向《京报》投稿,胡也频是该报文艺编辑,当时丁玲与胡也频虽住在一起,但未同居,听说沈从文长得好看,又是老乡,就和胡也频去见他。沈从文对丁玲的第一印象是圆脸长眉大眼睛的女孩子,虽偏胖,却姓丁

因房租便宜,3人均住在香山,丁玲与胡也频不善理财,生活靠丁母汇款接济,常为小事争吵,沈从文居间说和。为了谋生,丁玲曾给鲁迅写信求助,但她的字体极像沈从文,鲁迅误以为是沈从文冒充女性戏耍他,由此产生误会。

1926年,沈从文写了《呈小莎》一诗,称:你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光明跟随在你身……”,很多人认为小莎就是丁玲。

1928年,丁玲因《莎菲女士的日记》一炮而红,鉴于北京文坛日渐萧条,丁玲等也决定南下上海。但因丁玲爱上了冯雪峰,惹得胡也频曾拳脚相向。但由于冯雪峰始终不向丁玲表白,再三犹豫后,丁玲还是选择了胡也频,两人从同住成为同居。 不成功的创业埋下裂痕

19291月,胡也频父亲来上海,准备入股一家菜馆。但在胡也频劝说下,胡父改为支持儿子创业,投资1000元,月息3分,红黑出版社因而诞生。

丁、胡、沈3人期望建立自己的事业,但他们都没有经营能力,且摊子铺得太大,一上来要出《红黑》、《人生》月刊,还有7本书。合作中,分歧渐渐显露出来,丁玲曾说: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他(也频)是一个喜欢实际行动的人;不像沈从文是一个常处于动摇的人,既反对统治者,又希望自己也能在上流社会有些地位。

《红黑》第8期组稿时,3人发生了冲突,因丁玲、胡也频坚持发《二月花》,这是一篇新人之作,反映了童工的惨况,沈从文坚决不同意,认为会惹麻烦。争执不下,3人只好散


伙。其实散伙的真正原因是资金出了问题,杂志交书店发行,却收不回现金,《红黑》总共发48篇文章,3人作品就占了37篇,自然无法被读者认可。

公司倒了,债还要还,沈从文给了300多元,胡也频只好去山东教书,全部工资也只有300多元,还差350元,是丁玲母亲给补上的。 沈从文的仗义与不仗义

离开红黑出版社后,经徐志摩推荐,沈从文在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里当上讲师,后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1931年寒假,沈从文回到上海,与丁玲、胡也频重逢,丁玲曾劝他加入,但沈从文考虑到此前与鲁迅有误会,又与茅盾发生过争论,便拒绝了。

不久,胡也频入狱,沈从文立刻写信给胡适、徐志摩,请他们找蔡元培帮忙,并独自到南京找邵力子,求他给上海市长张群写信,并陪丁玲去南京找过陈立夫。后来,沈从文找到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书记刘健群。刘健群说太迟了,胡也频已被秘密杀害,他死时穿的还是沈从文送的海虎绒长袍。

当时,丁玲刚分娩不久,孩子才4个月大,沈从文找徐志摩帮忙,但因他已和陆小曼结婚,家中停止给他寄钱,此外,徐志摩的新月书店经营困难,无力帮助丁玲。最后徐志摩出面,找邵洵美借了1000元,交给沈从文。

19313月,沈从文与丁玲假扮夫妻,将丁玲的孩子送回老家,交丁母抚养。为帮助丁玲,沈从文丢了武汉大学的工作。19335月,丁玲在租界被秘密逮捕,宋庆龄、蔡元培、鲁迅、胡适都曾参与营救,罗曼·罗兰等世界著名作家亦给予声援,沈从文也写了《记丁玲》,长达10万字,不仅比《记胡也频》(3万字)长,而且也比《边城》(6万字)长。 《记丁玲》对营救丁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沈从文想和左联划清界限,他几次回湖南,均未去看丁玲母亲。冯雪峰曾想保释丁玲,由左联筹钱,请沈从文出面,但沈从文坚决不肯。

19369月,丁玲从南京逃出,先后到达上海、西安、保安、延安等地,之后她成为解放区文学创作中重要的女作家,毛泽东称她为昔日文将军,今日武小姐。在此前后,丁玲与沈从文的交往基本正常。

1949年初,沈从文陷入第一次精神危机,一是因北大学生翻出郭沫若的旧文,说沈从文桃红色的反动文艺,二是沈从文怕妻子张兆和离他而去。早在1936年(与张兆和结婚不3年),沈从文便与诗人高青子发生了婚外恋,张兆和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了解沈从文的苦闷后,丁玲劝慰他接着写文章,并给了他200元钱。


1955年,沈从文对历史博物馆工作不满,觉得体力和精神都支持不住,只有倒下,再度写信向丁玲求助。当时丁玲正受批判,还是尽了最大努力,调沈从文到故宫去工作,但他后来没去。

一场恩怨至死未解

19798月中旬,日本汉学家中岛碧女士拜访丁玲,给了她港版《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丁玲刚开始没打算看,可一看便怒不可遏。据统计,她在书上前后标注了127处,在原文她虽然同这个海军学生(指胡也频)住在一起,海军学生能供给她的只是一个青年人的身体,却不能在此外还给她什么好处处,丁玲直接批道:混蛋!

为什么丁玲如此愤怒?对此说法纷纭,但丁玲受挫折的恋父情结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丁玲幼年丧父,靠顽强的母亲一手带大,这形成了她自强、独立的性格,但在她内心中,对父爱始终有一份特别的期待。

在当时的小说中,父亲的形象多是冷酷、残忍、专制和麻木的,而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中的父亲都充满人性光辉。但他们却无力改变主人公的命运,这与丁玲当时处境不谋而合。

丁玲因冯雪峰的成熟、宽容、坚强而爱上他,因为他最符合丁玲对父亲的想象。爱情失败后,丁玲后两段婚姻都嫁给了温柔、忠诚的小男人,她将深藏的对父爱的想象投射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中,这是她走向革命的心理因素。

在历尽苦难之后,丁玲对人事沧桑已相当豁达,但对革命情有独钟,她无法忍受任何人居高临下地批判革命、嘲讽革命,这或者就是她无法接受沈从文《记丁玲》的根本原因。19803月号的《诗刊》上,丁玲发表《也频与革命》纪念胡也频。文中怒斥了沈从文40多年前创作的《记丁玲》,称此书胡言乱语,并说作者无知、无情,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

对此,沈從文未作回应,但在给好友徐迟的信中称:真像过去鲁迅所说冷不防从背后杀来一刀,狠得可怕。后来,丁玲曾请沈从文一起吃饭,沈从文躲开了,他说:我怎么能跟一个骂过我的人同桌吃饭呢?

1986年,丁玲辞世。1988年,沈从文亦乘鹤而去。两位老人的恩怨,至死也没解开。 (摘自《北京晚报》201591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8ea2df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