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折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诞生。受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并在党和政府强烈的政治权力作用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制度以超乎预料的速度完成了它并不艰难的转折。本文试图以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折为主题,主要运用原始档案史料及相关文献资料,以现代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分析工具,选择上海工业企业为个案,从公私合营后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以此反映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转折所带来的经济绩效。公私合营企业产权的转移主要从清产核资、企业“高管层”的变动以及股权比例的变化来反映。 治理结构方面,在企业外部形成了多层级的由高到低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主要分析了公私合营后公私合作共事的形成,同时还建立了独特的激励机制,公私双方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方面,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探讨了企业的产、供、销管理,同时选取了在经营上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进行了论述,尤其是银行作为第三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私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收益分配上主要对工资福利、盈余分配及定息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表明了公私合营后企业在收益分配方面的优越性。 总之,公私合营后,随着企业制度发生历史性转折,它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政治架构下公私力量的博弈最终让位于公方,凸显了强大行政权力支配下极度弱化的资本权利。企业制度得以多方位的顺利转型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绩效。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上海在新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下,从此开始了它新一轮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c1acae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