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 级别 0 级 I 级 分级标准 无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伴有疼痛,但不影响进食 II 级 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溃疡,但能进食固体食物 III 级 口腔黏膜出现严重的红斑和溃疡,不能进食固体食物 IV 级 溃疡融合成片,有坏死,不能进食 口腔黏膜炎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轻度风险 中度风险 风险因素 □ 女性 □ ≥60岁 □ 吸烟 □ 饮酒 □ 佩戴义齿 □ 口腔卫生不良 □ 口腔pH值<6.5 □ 有口腔疾患(龋齿、牙周病等) □ 口干/唾液分泌不足 □ 有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状况差 □ 脱水 □ 疾病终末期 □ 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病 □ 接受氧疗、留置鼻胃管等可能导致口腔干燥的治疗 □ 服用靶向药物 □ 重度骨髓抑制 □ 服用双磷酸盐制剂 □ 服用镇静剂 □ 服用阿片类药物 □ 服用利尿剂 高度风险 □ 头颈部放疗 □ 大剂量化疗 □ 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注:有 2 个及以上中度风险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有 3 个及以上轻度风险因素为中度风险人群;合并多个口腔黏膜炎相关风险因素时,以高级别风险为准 口腔黏膜炎继发感染征象 感染类别 症状/体征 白色念珠菌感染 好发于唇、舌、颊、腭。通常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伴灼热、干燥、刺痛,1~2 d后出现散在白色斑点,随后融合成片,呈奶酪样、珍珠白色, 覆盖在舌体、上颚、颊部,容易刮掉,露出溃疡面,偶有出血 病毒感染 发病初期表现为口腔黏膜及口角处软组织肿胀,可见多个散在或成簇的疱疹样水疱,疼痛剧烈,可或不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疱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溃疡,形状不规则,周围黏膜红肿充血,溃疡表面可见渗液。恢复期溃疡表面可形成黄白色假膜并形成血痂 细菌感染 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边界清楚的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一层黄色、灰黄色或黄白色假膜,溃疡伴疼痛,可伴发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e21ea0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