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辞《江南》考论

时间:2022-08-08 01:0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乐府古辞《江南》考论

乐府古辞《江南》又称《江南可采莲》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最先著录于《宋书·乐志》《江南》古辞作为江南题材诗歌的滥觞,对后代的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主要辨析《江南可采莲》这首乐府古辞的产生背景音乐上的特点。其产生背景是东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西汉时期江南还处于“火耕水耨”“地广人希”的落后状态。气候和地理环境恶劣,文化不发达。

《江南可采莲》歌辞中的内容和体现的审美取向不可能为西汉人所接受。西汉乐府的职能以祭祀为主,并无观风俗功能,缺乏将《江南曲》纳入乐府的条件。

只有到了东汉以后,江南的气候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循吏教化使中原礼教风俗广泛传播。江南在文化上逐渐取得和北方相抗衡的地位。

东汉时期乐府歌诗走向世俗化,成为民间百戏艺术表演的演唱因素。曹魏搜集、演奏乐府歌诗,极有可能是在此时将《江南曲》由江南地区传播入中原。

下篇描述了《江南可采莲》对后代诗歌的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后代诗歌借用了《江南可采莲》“田田”“鱼戏”“江南可采莲”等语辞乃至成句。

这些语辞构成了魏晋以后江南文学意象的重要内容。其次,后代以“江南”“采莲”为题材的作品多从《江南可采莲》影响,以至于采莲文学意象几乎成为江南意象的“子意象”

《江南可采莲》对于后世的第三个方面的影响就是直接的《江南曲》拟作,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江南文学题材的诗歌创作。它标志着《江南可采莲》


已经成为经典文学文本,而不止是歌曲。

在魏晋时《江南曲》拟作者少,主要是政治文化对立的原因。而到梁代,出现了柳恽、沈约等的《江南曲》和梁武帝的《江南弄》,此后还有不少的《采莲曲》

本文通过分析南朝到初盛唐、中唐、晚唐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文本的解读和历史性的考察,粗略地分析从先秦到唐代的江南题材诗歌的产生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在艺术表现上的嬗变,揭示各自的风格特征和内容主题,从而确定《江南可采莲》对江南文学意象形成的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f87d3e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