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时间:2022-08-02 23:33: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介绍建安文学时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地时代’这一文学自觉的看法成为后世中国文学史发展认识的一个基本的共识。



标签:魏晋;文学

一、文学自觉的转变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文学一直作为政治目的和历史记录的附庸而存在。最开始的文学——神话,起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想象,是在人们劳动生产的过程中的产物。大量用牲畜的现象出现在甲骨上。殷代时,事無巨细,必须请示鬼神,作为一切行动(尤其是农业劳动)的指南,并且有专门的巫和史来从事这种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活动的专职人员,这也是文学发生的雏形。到了周代,有专门的机构采集民歌,与宫廷乐曲,祭祀颂歌等,一并集成《诗经》;将文化礼仪等典章制度记录下来,即《尚书》;东周时期,社会大变革催生了史官。春秋时期出现了各种史书和散文;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中的骚体,也是由楚国民歌而来。到了两汉,赋开始风靡一时,或是针砭时弊,或是高歌颂德;其余的或抒政见(如《盐铁论》,或成为倡优博弈的娱乐品(如王褒的《洞箫赋》,或干脆就以欺骗人民、束缚士人的谶纬迷信之词,都出于非文学的目的;而《史记》《汉书》等著作的产生,单纯的站在历史的角度,没有考虑文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墨客在文章之中表情达意。汉末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露出天下一统的愿望;同时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文学批评由此出现,文学自觉性诞生,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等。之后的正始文学,表达了阮籍等人以老庄的自然为旨来否定现实、韬晦遗世,抒发个人的苦闷思想与不满。两晋的玄言诗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安生活的恬静心境,寄情山水,成为山水诗的开端;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还乡,归隐田园;《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中,多是代表人民意识和夙愿的志怪小说。南北朝时,佛经的传人使音韵学有了发展,将发现的四声说应用在诗歌上就创造了永明体,诗歌在形式上有了重要的突破;出于对形式美追求风气的影响下,骈文的发展也迎来一个高潮;此时还出现了文笔之辨,对文学的界限进行争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文学批评巨著应运而生。可以见得,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学本身进行了独立化,不再是其他领域的附庸或者混合,更多是个人意志的,已经具备文人产生个人意识的条件,到了建安时期,文人意识的觉醒已经有了必备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和艺术基础。



文人地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自觉意识的觉醒。建安时期,曹氏一组招贤纳士,鼓励文人,文人地位提高加之曹氏父子的引领作用,文人以文为傲,更加关注自身与文学的关系,思考文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文学学科的独立,促进了文人的自觉。文学区别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0392d3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