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卧薪尝胆 原文: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表明】 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句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庐被射伤。阖庐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句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困于中被吴王特赦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浏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做为没任何分权、约束的具备最低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就是在羞愧后作出的这些行径也就是十分难得的。加之,夫差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询、汇报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不断扩大了地盘、称雄于诸侯。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沦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遇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的确起著鼓舞人心、团结一致全民共度困境的促进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句践成就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事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范蠡可谓贤能之人。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象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范蠡的二子在楚杀人,其父极力解救一段著成,颇坎坷存有并致。最终未予顺利,反而由长子有载着弟弟尸首返回家中。家人见到此都抱头痛哭,唯范蠡淡然一苦笑,真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文中记述范蠡的分析判断亦符合事理。惋惜的就是,范蠡智慧超人,不应当听之任之,坐而待毙。而“以廉直为政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的庄生也不必与儿辈过分强求,而应当大度、包容些,因为这终归是人命关天、死去而无法永生的大事。不过,杀人者抵罪也理所当然。总之,范蠡救子之事的确富于哲理性、戏剧性。因而,也有人指出此节“必好事者为之,非实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cba82f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