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经典的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受到许多人的拜读。现如今,这首诗的硬笔书法作品得到人们大量的欣赏与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 登鹳雀楼精巧的硬笔书法图片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构造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以该名为题的诗众多,以李益、王之涣、畅当三人的同名作品最为著名。 登鹳雀楼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风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阔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登鹳雀楼的作品鉴赏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时属河中府。宋代沈括?梦 1 3 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鹳雀楼曾是一方登临胜地,唐人海于楼上凭高望远,即兴赋诗,故?梦溪笔谈?谓其上::“唐人留诗者甚多。〞惜乎大浪淘沙,历史无情。鹳雀楼本身既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题咏也随之荡然无存。然而,其中王之涣所作的这一首?登鹳雀楼?诗却有幸越过了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还传诵于千家万户。这不能不证明它本身具备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短诗,仍然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存在。 诗的开头是一对偶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纯朴自然,工整流畅,真是天衣无缝。白日依山,黄河入海,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一开场便不同凡响。自然,这暗中也写出了登楼本身,只有登临纵目,眼光和胸襟才会如此高远宽阔。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假设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风光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我们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但是,我们的诗人并不是俗手丹青,仅以描摩为能事,我们的诗人还兼有哲人的气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余韵无穷,登高望远,这是一般常识。而登高者惟愿其愈高,望远者惟求其更远,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却只有哲人才能赋与它以重大意义,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限的进取与探索精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都是进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纯粹的哲人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可以使人膜拜。而诗人似的哲人那么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说话,足以使人 2 3 感奋与追求。 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3e840e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