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怀念我的读书岁月杂文随笔 致青春,怀念我的读书岁月杂文随笔 如果说爱读书是慧业文人宿命的话,那对好书的选择和遇到真正的良师益友,就是缘分之外的惊喜了。我很想把随笔性的文体延续下去,脑海里也会勾勒、谱写更多的心曲。初步打算写十几篇左右,融合对生活的体悟,努力把文章写得平实而真诚。在以后的记叙里,我会针对自己的读书感悟,谈谈对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认知和理解。其中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医易、武学和现代科学等。这些内容可以分门别类,也可能融贯合一,总之,记叙不一样的人生,让自己的文化熏修服务更多人,这也算一种历练,我愿意和更多人分享这段读书、访友的乐趣。 在我经历第一次单恋失败后,或许是和自己较真,想通过努力学习的表现,让她觉得我不是懦弱的,是有骨气的。而那一年开学,就遇到了我的一位“贵人”,他是个儒雅的老头,作为新学期的老师,我能感受到他睿智的头脑里有着我向往已久的东西,他那双扑闪着灵性光芒的眼睛总会眷顾那些爱学习的人。 记得有一次,他看我听课很认真,就把我叫了起来,不知为何。教授《环境工程》的他竟然让我背诵《师说》。当时我有些紧张,《师说》本是初中语文课本里韩愈的文章,我几乎忘掉了,好在我记住那么一小段话,当背出头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时,他摆手让我坐下,看到他满意的表情,我长舒一口气,幸好没辜负他对我的器重。而这堂课大部分谈的是学者与老师之间微妙的关系。老师,就是能够传大道,教授职业技能,并解除学生疑惑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称作老师。而老师的含义,可以延伸到很深的层面,至今,我似乎懂得了教书育人的’不易,那不单单是为你讲课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老师,老师是需要条件的,能够启发你去深入思考,并能够带领你独立求实、求是的人,才可堪称授业恩师。而这种老师是难得的,纵观求学生涯,真正能带给我这种感受的人,又有多少呢? 前些日子,去拜访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美术的老师,回来途径某图书馆,我走进去,看到里面悬挂着一副对联:“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为高。”当看到这副思变的对联时,我感慨非常,在学业中,在书山里,勉励一个人真正去追求真理,追求大道,苦口婆心或用心良苦地说教是充要条件,而生活上的磨砺加上一颗善于思索的心才是核心机制。毕业后,我没有再见到那位智慧型的忘年交,临别时,他赠送我《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估计是觉得我做人做事过于单纯,难以适应社会。而我赠送他的却是《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我想把那份友谊定格在一种美好的回忆里。 后来的我,也许是因自卑的阴影没有走出来,我那些不如意的经历与他的期望没有合成一条理想的交集线。所以,我一直不敢正视自己,我回避着,与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模糊。即便7年后,我出了第一本书,也想把我的成绩与他分享,只可惜因联系方式遗失而变成一种遗憾。 7年来,我觉得在求学的路途中,他是我在学业生涯中值得尊敬的长者,也是唯一一个让我懂得自信地生活的老师,可是那份自信心的重拾,我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以至于长到错过了它应有的轨迹周期;扭转那道很宽很宽的思想鸿沟,跨度已宽到失去了它本有的张力。当我踏上社会,走入生活,虽然遇到了几个改变我生命追求的老师,但是他对我帶有启蒙性的影响,我又怎么会忘记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6c33f4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