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边境人生

时间:2023-03-22 06:0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边境人生

每次黑暗与风涌进车窗,我总有一种置身度外的冲动。像吸附在时代细密的滤网中,头顶是高耸入云的城,脚下是绿水常青的村落。

茫茫世事,兴许皆逃不过一次分离。沉淀与清澈之间,是只有悬浮粒子才能明白的阵痛。是月末还乡而孓然一身的阵痛。

是我们一生穿梭鸡犬桑麻灯红酒绿也无法逾越的鸿沟。 为何总说人生性凉薄?正因必逢喜悲,对七情六欲风清月皎,有克制不住的执着。执着非欲望,即愚枉。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是如格兰亨姆公律被自私心驱走的公德心。常有人说爱是这世上最伟大的执着,非也。若其足够偏激,便明白执着是不可深测华而不实的奢侈。自私的基因中,皆为贪婪。执着金钱,金钱即是私;执着权力,权力即是私。鸡零狗碎的计较和猜度,都是私。于是人世间再无需语言,绝对沉默,绝对寒冷,绝对不堪世俗。

有人问我世间真有无私的人吗?倘若我足够真诚,并且一生不沾染政治色彩,我一定会回答:没有。没有。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讽刺《红楼》,两个花季少女月下对诗,竟然还不忘恭维皇上。这自然是在暗讽曹先生了,家道中落满目萧条还抱着被重拾的自私,自然是无法苟同,然而毕竟是无法而己,究竟是谁主观,不得而知。可这终究多多少少撼动了我对荒唐言的赤诚。而在费先生的《乡土中国》中,《红楼》的引用也不少。我只觉得越发凄凉起来,黛玉六岁丧母初入贾府,九岁葬花,十六岁呕血泪尽而亡。在大观园这个小小

1


的格局里,情淡死常,真假难辨,又及有何私与否可争。诚如费先生之《文字下乡》——在面对面的社群里,连语言都是不得已而采的工具。青埂峰下,一石情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常活在城市与乡土之间,活在真实与虚无之间,活在云淡风轻与红尘滚滚的缝隙里。我的人生是边境性的,话语矛盾,立意矛盾,进不得也退不舍。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也那样渴望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试图逃离困住我的牢笼,写无病呻吟词不达意的文字,叽叽喳喳说不停。现在呢,只想累的时候能够回家,重逢会在明天,不用担心永别,也不用言不由衷地诉说,即使一言不发也会有人懂。这大概便是,个人格局。或大或小的格局里,跨越时间空间之万物,也便缺失了可比性。只有基因织出网络怒斥着我们的自私。简单或冗长,黑暗或清明,边境愈加模糊,不知其意,权当戏语。

中秋回家,路竟然宽敞了许多。烧饼店的阿婆不知所踪,曾经僻落的村庄里,竟然也开起了手机店。拉二胡的大爷卧病不起,广播里成日放着谁的新歌。不再有成群的大婶跳着健身操,也不再有老人乘凉,电视早已普及,墙被刷了又刷。

大概没有鸿沟无法逾越。 也不觉得可惜。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78e15b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