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3-03-25 06:3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注释]

元祐四年(1089年),陈师道在徐州任州学教授,这首诗即是在这段时期的

一首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

①平林:平原上的树林。广野:广阔的原野。骑台:指戏马台。 ②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③寒花:指菊花。 ④巾欹(qī):头巾倾斜。

石作肠:铁石心肠。宋广平即唐玄宗时名相宋璟,他为人耿介刚毅,而其《梅

花赋》却极婉约妩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说他“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

1、这首诗的内容和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根据诗歌判断所写节日,并说明

判断理由。

2、首联是如何写景的?对全文思想感情的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重阳节。1分)判断理由:①题目中写到“九日登南山”,而重阳节是九

月初九,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2分)②第二联写到菊花,而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2分)

2.平林漠漠,一片荒凉;山寺传来钟声,报知人们夕阳已到。以有声反衬

无声,更突出了荒凉、寂静之感。3分)作用: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为后面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易老作了铺垫。2分)




【问题】

1)诗歌开头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是、2分) 2)赏析最后两句诗。3分) 【参考答案】:

1)荒凉清幽。2分,各1分。

2结尾两句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

“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身此日,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赏析】: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七律。诗的首联点出项王戏

马台的荒废,钟声中夕阳的西沉,是感喟的触媒。第三、四两联说老境将至,好景不常,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此诗清淡高致、内涵深蕴,是作者诗学杜甫的瘦劲浑厚之作。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

境将至,好景不常,自警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

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

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

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8e7d67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