粜 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农业税的现粮任务与统购任务合并为粮食征购任务,征购任务三年不变或五年不变。建立人民公社后,以生产队为单位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一般都需要分批次完成。每年“双抢”或秋收冬种一结束,生产队就会派上四五个社员,用农船将稻谷运往粮管所,人们称之为“粜谷”。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1985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从当年起,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长达33年的粮食统购制度结束。粮食定购是经济合同,是农民必须自觉完成国家粮食任务的义务,这里也包括完成农业税的义务,因此,乡村中的每家每户都会去粮管所粜谷。 每年“双抢”结束不久,在曹桥粮管所的河埠头,就会齐刷刷的停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粜谷的大大小小的农船。各条船装载的重量不一,有的是单家独户,有的是几家合拼。随着水面的晃荡,船舷与船舷相互碰撞着,发出并不和谐的响声。又有一条船过来了,免不了又是一阵骚动,来的船拼命拉开两边的船往里挤,而原来停靠在那里的船丝毫没有松动,引来的则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抱怨。 但凡船停靠妥当,就急急忙忙把船舱里的货往粮仓的水泥场上运去,看准一个适当的地方安顿下来,人们往往很自觉地排好队,任何一个想插队的举动都会遭来旁人的共同指责。 把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卖给国家,就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什么水分、杂质、出糙率等等,都需要粮管所的验货员把关,此时,验货员是最吃香的人物。一旦轮到自己的货要验收了,人们就会恭恭敬敬叫着某师傅或老某或小某,手里拿着刚刚拆封的自以为可以拿得出手的香烟,满脸笑容地递上去。这个时候,也是人们最担心的,验货员从一堆货物里随机取出一点,用嘴一咬或直接用仪器检验,同时仔细查看这一堆货物,只要他一出口说可以进仓,人们的心就放下来了。 肩上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有时会排上十多个人等着过磅,或是在灰雾弥漫的谷仓中登上长长的跳板而气喘吁吁,但人们的心里还是很舒坦的,庆幸自己一下子就通过验货进仓了。如果说水分不及格,那是最麻烦的事,就要找一个地方,把要出售的东西摊开晾晒,还得多次恳求验货员来验货。碰到有杂质等,就得用风车扇去不饱满的,用筛子筛去细泥等,免不了又是一阵热汗淋漓。 过磅完了,拿着自己的过磅单,来到结算的地方,那儿的窗口还真不少,因为每个村都有人在那儿等着收取上交款,你要结算,就必须通过这一关。这里的空间并不大,香烟味、汗臭味让人难受,算盘的啪啪声,人们的牢骚、责问不断,有的干脆借机发挥,什么难听的话都有。等啊等,终于轮到,结算后,彼此讨价还价,理由无非都是要买化肥,要为小孩缴书钱,要还债等等,最终双方确定上交数额,这时,大半年的辛苦,换来的是手中少得可怜的几张百元大钞,甚至是空着手回家。 因为我家每年双抢结束得早,连续几年,我就摇着一条载重量不到一吨的水泥船去粜谷,儿子也总跟着去,一路上,一边摇着船,一边给儿子讲着故事。一个多小时候后,来到粮管所,我先把一袋稻谷掮到场地上,叫儿子看着,然后再一袋一袋往上掮,数量不多,一般在一千斤左右。接着就在场地上等着,卖冰棍的来了,五分钱一支,给儿子买上一支,也算是对儿子最好的慰劳。因为来得早,人不多,加上每次的水分、质量都能顺利通过,因此一上午就能回家,但在回家的路上,太阳越来越热,等到家的时候,也已经是满脸通红,满身热汗。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03年,因为200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有力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粮食市场的放开,农民粜谷也不需要一定去粮管所,在田头、在家中,会有人上门收购稻谷,粜谷十分方便。 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集体提留款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后来国家实行贴农金,农民种粮每亩田可以拿到200元左右的补贴,如今,大部分承包田实行流转,每年有一定的收入,不再从事田间劳作的农民越来越多,大多家庭从原来的粜谷变成买米,这也是农村巨大变迁的一个缩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c41ee6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