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选材的叙事要求浅探《古诗十九首》叙事实质 作者:孙小宇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2期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也是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历来被粗略定义为纯抒情诗,但是仅单从诗的选材看《古诗十九首》确乎不自觉的遵循了诗歌的叙事手法。本身中国古典诗歌抒情与叙事就难以区分并且不是相互对立的,所以《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实质不能说明其没有抒情的内涵,恰恰是叙事与抒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叙事性;选材;叙事要求;陈述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直而不野,婉转附物”张谦宜也称其师杨裁夏评论十九首:“汉人诗只是隋真。读十九首,益信此言之确。情之所结,绵软如膏,而腻细不流,所以颠朴无缝。”《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已达到成熟境界,世人多称十九首“直”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直接真切,叶嘉莹直接评十九首是“易懂而难解的好诗”。所谓“真”所谓“易懂”,都是建立在他人阅读后的直观感受上来说的,也即《古诗十九首》给人以真切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形象体验,否则没有具体形象在读者脑海中的生成,就无法评其情感真切、通俗易懂。当然《古诗十九首》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但这不意味着否定了诗中叙事的因素所在。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的哲学理论中曾提出“语言图像论”,通俗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沟通成功的原因就是通过语言在脑海中形成了符合双方想象的故事或形象。“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在古代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古诗十九首》也承袭了汉乐府及《诗经》中民歌的这一特点,而“缘事而发”中的“事”就是其叙事性的根源。 《古诗十九首》的十九首按选材分为思妇诗与游子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以及各首诗的写作时间至今尚未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组由无名氏创作的组诗,其作者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大致相同,《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思念和愁郁。许多人根据这一点就判断《古诗十九首》为单纯的抒情诗,但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多人,甚至可能一首诗的流传版本是经多人修改后才定型的,而这十九首诗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却又如此的一致,除了时代的因素,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诗本身的叙事要求。纵观历史,我们在归类古代诗人(词人)时,除了按朝代分类,常常将其分为“浪漫”、“现实”、“豪放”、“婉约”之类,所根据的就是诗人写诗的抒情特点,但在叙事诗中,这种诗人之间的区别就显得没那么大,如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与汉代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为爱情悲剧,不可否认他们的风格是不同的,但两诗作者在不自觉的诗歌叙事要求下,两诗叙述情节环环相扣,叙述细节细致微妙,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共同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c271c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3e.html